阿爾弗雷德·諾貝爾,乍聽之下很像是英國人的名字,因此有些人懷疑他的祖先是遷居瑞典的英國移民,事實上他是真正土生土長的瑞典人。他曆代的祖先都以諾貝爾利物斯為姓,不知為何從他祖父時代起簡化為諾貝爾。
阿爾弗雷德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就是個發明狂,一生中有過不少的發明。秉承了父親創造發明的興趣,再加上先天和後天的優良條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最終成為曆史上偉大的發明家。
伊曼紐爾是一位建築師,即使再怎麼窮,仍然為自己建了一棟小屋,並為他自己設計了一間研究室。
他熱衷於研究發明,這使他在精神上得到了很大滿足。但不能否認的是,他所創造發明的東西都未能受到大眾的歡迎,以致於生活依舊貧苦不堪。
伊曼紐爾的發明多半趨於理想而忽略了實用的價值,例如有一天,他拿著一個偌大的橡皮袋,出現在太太與三個兒子的麵前,他說:“大家看這是什麼?”
“我知道,一定是帳篷!”
“才不是呢,應該是登山袋!”
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猜測著。
“哈哈,你們都很聰明,它既是帳篷也是登山袋。看!穿起來又像是防雨的披風。”
“哇,太好了,爸爸!”孩子們高興地嚷著。
“嗯,不隻這樣,還可以浮在水麵上靠它來渡河呢!”
“好棒啊,真是探險的好工具。”
“不、不、不,這是為軍隊設計的,是行軍時最方便的用品。”
像這樣方便又有用的袋子,在當時卻沒有一個國家的軍隊對它感興趣。所以諾貝爾一家人一直不曾因此項發明富裕過。
1833年,也就是阿爾弗雷德出生的那一年,由於遭遇一場火災,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伊曼紐爾雖然拚命地去找工作,但老天似乎有意和他為難,沒有一件工作找得順利。在無以為生的情況下,他隻好於1837年離開妻兒,隻身前往芬蘭。
但在芬蘭他仍沒有謀得好的職業,於是又輾轉來到了俄國。
老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在聖彼得堡找到一份工作。在此他的發明才華得以萌芽、滋長,因而有了日後的成就。
他的成功不僅改善了家庭的經濟問題,更重要的是給他的幼子阿爾弗雷德帶來極大的啟示,促成其後來的偉大成就並贏得“火藥王”的頭銜。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出生於1833年10月21日。
當時他們一家人的生活極為困苦,由於營養不良,瘦小虛弱的阿爾弗雷德經常感冒、發燒,這使父母為他操了很多的心,但他聰慧的天資卻遠勝於兩位哥哥,因此深得父母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