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元素、結構、實驗”是學化學的關鍵(1 / 2)

化學是和數學、物理有很大區別的一門學科。在初學化學時可能會感到化學課新鮮、奇異有趣而喜歡學習。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同學可能會由於它與其他學科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而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減弱,進而增長了怕煩瑣、怕考試和怕腐蝕的心理,學習也就變得鬆懈敷衍了。怎樣使化學學習深入下去,並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呢?這必須從化學自身的特點入手,進而掌握學習化學的特殊方法才能成功。

1.把握元素化合物特有的知識和理論

哲學家培根曾概括說:“一切知識不過是記憶,而創造不過是應用記憶。”化學使我們感知到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

一是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比重、揮發性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質。

二是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中伴隨的聲、光、冷、熱、變色、沉澱、溶解、結晶、釋放氣體和電磁等現象。

三是化學實驗裝置與實驗操作、模型與圖表等現象。

四是元素符號、分子式、結構式與化學方程式等化學語言。

在這4部分的內容中,起決定性、基礎性作用的是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識。它們決定著物質的結構及化學實驗的進行。是必須準確掌握,牢固記憶的。關於記憶的方法,除了前麵介紹的共性記憶方法之外,就化學知識的特殊性記憶而言,可以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理解記憶。如金屬陽離子獲得電子能力(即氧化性)的規律,從金屬原子失電子越難,其離子獲得電子能力(即氧化性)就越強的特性中,可以歸納為“失難氧強”來記憶,並將金屬活動順序表的應用擴展成金屬離子的氧化性由弱到強的順序表。

二是總結歸納記憶。把看似散亂的知識,按一定的規律進行整理、聯想、組合,找出它們性質之間、結構之間的內在聯係,在總結歸納的基礎上記憶。如單質、氧化物、酸堿與鹽的相互關係表等。

三是網絡記憶。將總結歸納後的知識進一步形成網絡,如把有機化學中烴及烴的衍生物按衍生關係,相互聯成網絡,使有機化學的知識係統化。

四是對比記憶。對容易混淆、相互幹擾的知識,可以通過比較,分清異同,排除幹擾,掌握實質來記憶。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係物與同分異構體這4個概念,就可以這樣記憶。

五是要點記憶。一些概念、性質操作,可以概括成要點,使記憶內容簡單化。如過濾實驗的操作,就可概括為“一貼、二低、三靠”。

六是中心記憶。以一種性質或一個規律為中心,將其他知識歸納整理便於記憶。如以“氧化——還原”反應為中心,將有關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以及物質量相互關係,判斷氧化劑、還原劑的相對強弱,方程式的配平等知識歸於這個中心來記憶。

七是比喻記憶。對於邏輯性較強的記憶內容,運用形象的比喻會加速記憶。

八是實驗記憶。化學實驗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它有助於記憶抽象的理論知識。

九是圖表記憶。有的知識可以製成圖表,使之一目了然、記憶有序。

十是歌訣記憶。如化合價歌,堿、鹽溶解性口訣,化學計算過程的格式口訣等。

十一是典型習題記憶。將知識、規律與技能編入典型習題,集中重點,強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