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900-1903年——日俄的第一次重感冒(3)(3 / 3)

但在1905年5月27日,奔波了數日的波羅的海艦隊在對馬島遭到日本海軍中將東鄉的伏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俄國戰船有22艘被擊沉,6艘被擄獲,隻有6艘逃離戰場,幾乎全軍覆沒。這場勝利是日本對外戰爭有史以來最重大的一次海上勝利。

至此俄國一敗塗地,無力再戰。同時戰爭引起俄國國內資產階級革命的大爆發,沙皇為鎮壓國內革命也急切求和。這場戰爭經曆9個月,耗費14億日元,日本最後用十幾萬士兵的鮮血換得了一紙《樸茨茅斯和約》,奪得中國遼東半島和俄國庫頁島南部以及對朝鮮的實際控製權。日俄戰爭使中國東北人民和朝鮮人民遭受了慘重的戰禍,也暴露了俄國這一龐大軍事封建帝國的腐朽,其實力受到嚴重削弱。彈丸島國日本最終能打敗陸上強國俄國,不禁令世人刮目相看,日本天皇的島國由此也成為世界舞台上一支巨大的力量。所以,如果說1900年經濟危機有贏家的話,那麼日本無疑是贏得最多的一個。

危機教訓與人的求財欲望

花開花謝,一年四季輪回,大自然依靠自身內在的力量支撐這種循環往複的變化。經濟的繁榮與衰退也是由某種力量左右的,這就是年代之間的內驅力。為什麼一些年代投資投機過熱,股市、房市高漲,導致一派經濟繁榮局麵,而一些年代卻百業不興,消費低迷,市場需求銳減,呈現一派蕭條局麵?這其實也是一種經濟規律。該漲的年代上升的內驅力就帶動其上升,該放緩跌落的年代下降的內驅力就促使其回落。

金融危機往往是在經濟表現良好的時候忽然出現轉折,換句話說,即經濟持續繁榮的過程總是伴隨著金融不穩定因素的不斷醞釀和發展,一旦被華麗外表所掩蓋的矛盾暴露出來,金融危機很快就會以激烈的形式爆發出來。1900年的經濟危機就很好的印證了繁榮和衰落循環往複的經濟規律。該來的擋也擋不住,該走的留都留不住。

在任何時代中,牛市的紅火,都會讓一群有著投機心理的人找到賺錢的途徑,甚至很多以往從來沒炒過股的“菜鳥”也一頭紮進股市“淘金”,在紅紅火火的股市裏,他們抱著賭博心態,近乎瘋狂地炒股。充滿熱情高漲的大爺大娘、三姨四叔,充滿血紅的眼睛抵押掉車、房殺入股市的新股民,充滿著得意洋洋偷笑著的莊家和炒家,這場“宴會”難免不成為迷失心智後狂熱的投機“派對”。而這樣無節製、眾生癲狂的狂歡,往往又以透支後的頹廢而散場。

當危機來臨時,我們幾乎是身不由己地開始對危機進行反思,並對其賦予太多的批判和指責。盡管危機前各國宏觀經濟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如高增長、低通脹,但實際上,由於過於樂觀的預期導致實際資本過度積聚,股票和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經曆了大幅快速上漲的過程。資產價格不斷高漲,正在一步步製造泡沫,帶動了虛擬經濟投資熱,貸款炒股炒房,上市公司炒股熱,不斷對經濟發展的基礎造成傷害。特別是大量資金轉向投機性強的證券市場、房地產市場,形成金融、房地產泡沫。泡沫被擊破後,各國貿易狀況開始不斷惡化,逆差持續擴大,由此造成了對維持本幣幣值的信心喪失,同時對經濟的持續增長產生憂慮,使得經濟在外部衝擊麵前不堪一擊。

股市裏大多數人的心態是一致的,既想在股市上賺到錢,又不想在股市裏遭受損失。抱著賭博心態的股民往往孤注一擲,贏了想下次賺得更多,虧了期望下次再撈回來,於是傾其所有,陷入惡性循環,不能自拔。這種情況在一百年前和現在都是一樣的。

股票市場風風雨雨,寒暑難料,炒股是一種投資行為,而非投機。投資理財是一種事業,是為了賺錢,不是賭博,千萬不要抱著輸光了也無所謂的心態來投資。要想炒股理財,需做好長期投資的準備,不能忽視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更不要抱著賭博的心。即使你很看好一隻股票,也沒有必要急著買入,耐心地等待它的回調,耐心地選擇、耐心地等待、然後耐心地持有,千萬不要忽視時間的力量。

不少人夢想在股市裏撈上一筆,然後就對股市敬而遠之,但實際上這樣的概率很低。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杆秤,做不做投機應該有自己的答案了。當“金融危機”一詞頻頻進入普通百姓的視聽,也讓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金融危機是如此 “接近”。股市繼續下跌“拽”回人們的投資熱情,儲蓄反而成了危機時期最保險的理財方式。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管好自己的錢袋子,讓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不縮水,把賺到的錢放在安全的金融工具裏,變成未來可以用的錢。

而在宏觀作用上,1900年的經濟危機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從而起了鞏固和加強各國壟斷資本統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