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號準了美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脈博,“使人們能夠重返工作,使我們的企業重新活躍起來”的口號,符合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充分喚起了他們的積極性。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的資本主義製度得救了,世界資本主義體係也緩過氣來了。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發生大蕭條的措施和政策,為美國投入二次大戰及戰後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羅斯福也因此成為自亞伯拉罕·林肯以來最受美國和世界公眾歡迎的總統而永載史冊。
對該危機的反思
在大牛市的帶動下,社會上很容易就出現了全民炒股的熱潮,人們有了錢不往銀行裏存了,號稱是負利率。股市的魅力就在於抓住了人們的投機心理,資金存在銀行不產生利潤,而投到股市上變成資本就可以,而且本兒越大,獲利越高。加上行情的飛漲,炒票成了發財的捷徑。於是,大家紛紛有了新頭銜,股民。當金融危機爆發時,大家全都成了災民!善於玩技術的機構永遠是股市的大贏家,而普通股民仍將是這塊案板上的肉,一不小心就將血本無歸。曾被喋喋不休討論著的股市開始受到冷落,人們的注意力才集中到如何讓手裏的錢保值、不縮水等理財上來。
當今天的股民沉浸於投資獲利帶來的幸福時,也應看到硬幣的另外一麵,那些股市曾經有過的重大災難。基金也好、股票也好,投資前都要慎之又慎,因為投資理財是一種事業,不是賭博,我們要以一個認真、謹慎的心態去對待每一次投資。
從宏觀方麵看,缺乏調節機製的製度是造成1929年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這主要反應在如下幾個方麵:
第一,國際經濟發展水平的嚴重不平衡。
19世紀20年代的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是很不平衡的。如,一戰後美國從債務國一舉翻身為債權國,戰爭債務的回收及巨額貿易順差使美國的黃金貯藏量在1913至1924年間從192,400萬美元,即世界黃金總貯藏量的一半。由於支付款到期,債務國不得不從美國進口商品,一些國家則拖欠大量欠款,這些都動搖了美國的經濟和金融部門。美國日益增長的供應力大大超過國內外支付能力的需求。這一切都預示著一場大危機的到來。
第二,過度的個人經濟自由。
個人在利用法律賦予的自由,獲取個人幸福的能力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久而久之將導致財富和地位分配的兩極分化。自由放任市場經濟體製下因沒有對這種分化進行調節的機製,社會呈現因沒有對這種分化進行調節的機製,社會呈現嚴重的不和諧。
第三,壟斷集團勢力的過度強大。
壟斷是自由競爭的結果,它損害了工人利益和社會公平,阻礙了中小企業自由發展。大批中小企業無法在壟斷企業的陰影下生存,紛紛倒閉,城市貧困人口大量增加。當時的美國是工業化國家中工傷致死率最高的國家。工人們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12到16小時掙取兩美元的工資,與之相伴的是頻繁的礦難和火災。紐約曼哈噸一家服裝廠為限製工人外出大門緊鎖,大火發生時,146名工人被活活地燒死。繁榮的背後,美國社會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和罪惡,並引發了一係列其他的負麵後果,最終導致了1929年經濟危機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