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次貸金融危機的打擊下,美國在全球金融係統中的超級大國地位已岌岌可危,美元的霸主地位似乎難以為繼,可能風光不再。對美元抱有幻想的人們在恐慌中突然明白,美元並非是唯一可靠的貨幣。美元正在人們心中失去信心,麵對新的全球貨幣趨向,市場已經開始從世界各地發出聲音。新的貨幣戰爭已經拉開帷幕。
那麼危機中的美元將走向何方?2009年3月18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稱“工作流失,股票和房價縮水,信貸緊張,正影響著消費情緒和開支”;“疲弱的銷售前景和難以獲得信貸資金,導致企業紛紛削減庫存和固定投資”;“貿易夥伴國的經濟陷入衰退,美國出口驟降”。這些因素迫使“美聯儲將動用一切手段促進經濟增長”。於是美聯儲在這天推出了一係列旨在調整政策重心的重大舉措:在維持聯邦基金利率處在曆史最低點——零至0.25%區間不變的同時,動用上萬億美元購買國債和抵押貸款相關債券。其中購買房產抵押債券及機構債券共計8500億美元,未來6個月購買長期國債3000億美元,以解凍信貸市場、注入流動性,刺激經濟複蘇。
根據美國《聯邦儲備法》,經濟危機時期,美聯儲擁有無限發行貨幣、向任何人發放貸款的權力,無需國會批準。此前,美聯儲的放貸項目已使其資產規模從9000億美元增加到1.8萬億美元。這次刺激經濟的“大手筆”更是史無前例,輿論普遍使用“大膽”“爭議”等詞來形容美聯儲的這一“重大決策”,認為在“零利率”時期,美聯儲本質上是在通過“印鈔票”來增加信貸供給量。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對此也直言不諱,表示在即將失去降息空間時,隻能充分發揮“印鈔機”的功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以刺激經濟複蘇。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零利率”時期,美聯儲已正式采取通過購買債券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非傳統幹預方式”,這也反映出美國經濟深度衰退的嚴重性。
2009年3月份,盡管美國經濟出現一些利好消息,如市場對商業票據需求減少,消費者支出趨於穩定等,但美聯儲對經濟複蘇的預言仍十分謹慎,表示美國經濟前景依然黯淡、失業率將繼續攀升並會延續至2010年,同時美聯儲還擔心美國可能麵臨通貨緊縮現象。
美聯儲大規模經濟刺激的措施,被一些樂觀的經濟學家稱為“開閘放水”,即窮其所有把經濟拉出下行漩渦。目前這一決定已促使金融市場產生好轉跡象:投資者反應熱情,紐約三大股指迅速上揚。有專家認為,如果這一措施能達到預期目標,加上即將啟動的刺激消費和企業支出的項目進展順利,美國經濟明年將大大好轉。
另一些經濟學家則擔心此舉麵臨的諸多風險。鑒於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已膨脹至約兩萬億美元,繼續放貸無疑將導致美元貶值。而美元價值的稀釋則會成為未來引發通脹的禍根。
此外,還有一些經濟學家擔心美聯儲政策的長期效果,認為信貸緊張並不是市場流動性不足,即使美聯儲在以其曆史上最快的速度造錢,金融機構出於擔心仍不願放貸,這些錢大多仍處於冬眠狀態。美聯儲動作雖大,是否真正有效很難說。而且,該計劃一旦啟動,很快就將麵臨債券供給量急劇增加的壓力。隨著美國政府刺激經濟計劃開支的啟動,美聯儲究竟要買多少債券才能降低國債收益率?從中長期看,如何避免因大量發行債券引發通脹的出現?這些目前都是未知數。而中國因手中握有7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更擁有以美元計的兩萬億外彙儲備,這次定然損失不少。
而且,美國這種以貶值提升競爭力及賴債,充分反映美國經濟的自甘墮落,美國執全球金融、經濟牛耳等地位均將受損。但美元的國際貨幣“一哥”角色相信還是不會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