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2008年——全方位的世界經濟大敗局(9)(2 / 3)

想要借勢稱雄的歐元

麵對當前令人不安的金融局麵,部分歐洲國家多次呼籲召開新的布雷頓森林會議。歐洲試圖通過新一屆布雷頓森林會議,重獲世界經濟的領導地位。歐洲要想主導世界經濟,勢必要想方設法擴展歐元在國際貨幣體係中的影響力,欲使歐元取得與美元平起平坐的地位。

歐元於1999年1月1日開始啟動,但時逢美國經濟持續高漲,歐洲和日本的資金源源不斷流向美國,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強勢美元”與“弱勢歐元”的局麵。2001年歐元對美元的比率,一直在1比0.85左右苦苦掙紮,有人把此時的歐元,稱為一個“生不逢時的孤苦幽靈”。但從2002年7月15日起,歐元交上了好運。在那一天,歐元與美元打成了平手,彙率變成了1∶1。此後,美元彙率不斷下滑,而歐元彙率卻日益堅挺。現在,歐元區的經濟規模與美國基本相當,歐元主要在歐洲及周邊國家使用,在國際交易中約占五分之一的份額,歐元已經成為美元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全球外彙儲備總額中,美元外彙儲備占比從1999年的70.9%下降到2007年底的63.9%的同時,歐元占比卻從1999年底的17.9%上升到了2007年底的26.5%。

不過,歐元發展勢頭雖然強勁,但要想取代美元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是因為歐洲經濟近年來一直增長乏力,現在又麵臨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另外,歐元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歐元是建立在超國家協議之上的,僅有成員國遵守承諾的道義約束,而迄今為止主要國際貨幣都是由國家信用剛性支持的。因此,歐元的前景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

雖然目前歐元還不足以與美元平起平坐,但歐盟如能抓住此次金融危機的戰略機遇,加快經濟整合的步伐,進一步推進內部協調,歐元將有望在未來全球的經濟發展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亞元”未來不是夢

曆史的發展往往超越人們當時的遐想。在經曆數次貨幣聯盟失敗之後,歐元的運轉已讓歐盟享受了用一個聲音說話所帶來的好處。歐元區的誕生,不僅改寫了歐洲的曆史,也對世界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歐元不僅開創了人類曆史上首次不使用武力統一諸多國家貨幣的先例,也給人們開啟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像歐洲大陸這樣一個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語言、文化、生活習慣存在很大差異的區域都可以實現貨幣統一,其他地區為什麼不可以仿效呢?

日益密切的亞洲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合作,也催生了人們對亞洲未來共同貨幣——“亞元”的期待。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後,有不少學者甚至各國的財金官員,都認為亞洲地區應該創立“亞元”這種新的貨幣,寄希望借此穩定區域經濟。而美國次貸危機的降臨,使“亞元”呼聲又趨高漲。

近年來,亞洲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也促使“亞元”誕生的前景越來越明朗。東盟各國和中、日、韓三國,在2000年5月簽署了關於雙邊貨幣互換安排的《清邁協議》,這個協議使亞洲金融合作從構想變為現實。2003年6月,由亞洲11個國家和地區共同出資10億美元設立的“亞洲債券基金”,為催生亞洲共同債券市場搭建了平台。次貸危機爆發後,2008年5月,東盟10國及中、日、韓三國財政部長,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裏發表聲明,宣布將共同出資800億美元建立一個共同外彙基金,用以維持亞洲地區的貨幣穩定。同年10月,上述13國又進一步加緊磋商,決定爭取在2009年上半年將800億美元的外彙儲備庫建立起來,同時成立一個區域性監管機構,以提高對本地區各經濟體的監控力度。有專家認為,此次為應對金融危機而建立的800億美元儲備庫,也許會成為未來亞洲區域貨幣誕生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