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下,找工作難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失業是很多人將麵臨的問題,做為普通勞動者,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因為工作表現差被炒了魷魚。隻有工作穩定了,才有穩定的收入。現在的形勢正應了以前的那句話: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2009年春天雖然到來,但何處是經濟危機的穀底誰也說不好,危機時間的長短誰也說不清楚,專家、學者的話也是紙上談兵,老百姓們也不再盲目衝動,看到房市、股市有點起色,也不以為已經衝破黎明前黑暗了,那也許隻是回光返照,盲目的想抄底,可能適得其反。中國經濟發展這三十年,老百姓手裏多少都有些儲蓄,用這些儲蓄節衣縮食的生活幾年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這本來就是家裏的節餘,用於備戰備荒的。收回自己在股市的拳頭,捂緊手裏的錢袋子,是中國老百姓找到度過經濟危機的捷徑。要知道那些專家學者說一套、做一套,什麼金融危機還不是他們弄出來的?老百姓能有本事弄出個什麼金融危機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了這麼多年,他們對此的研究已經達到精通的地步了,金融危機還不是先從他們那裏開始的?大海沒有蓋子,自以為聰明和有點水性的人隻管往裏跳,淹死的往往是自認為會遊泳的人。我們老百姓隻能使勁紮緊儲蓄這個錢袋子的口,保著裏麵的錢,即使不會增多,更不會減少。
美國人的應對危機之道——精打細算
美國也許是世界上發生經濟危機最多的國家了,美國人民對經濟危機都已司空見慣,雖然危機會降低他們的生活質量,但他們因應對危機的經驗較多,還是很會過危機日子的,因我們不妨看一下他們是如何生活的,也可從中學習學習。
次貸這個詞,已經成為2007年,甚至更久以後,都讓美國人頭疼的字眼。美國的普通老百姓切實感受到了次級貸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
2006年前美國民眾早餐吃的牛奶麥片,一碗隻要44美分,2007年已漲至49美分。不過,到了2008年,同樣的早餐得花56美分才吃得著。全球食品價格上漲已經迅速地反映在美國各地超市的食品價格標簽上,從奶製品到穀類食品再到各種肉類,幾乎所有食物的價格都比2007年前有了明顯上漲。洛杉磯地區當地平價食品超市中普通桶裝牛奶價格每磅的價格大約在2美元左右,比2007年前上漲了30%,一種頗受歡迎的盒裝速溶早餐麥片的售價則從4.2美元漲到了4.8美元,漲幅為15%。
隨著糧價的飆升,美國人開始大量購買大米,為應對這一局麵,大零售商們開始設置大米購買上限,這在二戰以來尚屬首次。糧食限量供應,這在以前似乎是貧窮國家的專有名詞,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美國,它的人民也在搶購大米,這讓人們覺得驚奇。在美國遭受了次貸危機的影響,人們對商品需求日益下降的時候,對大米的需求卻越發渴望。
食物價格的升幅令老百姓無可奈何,價格上漲當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窮則思變,麵對金融危機一切都在改變。美國人開始節省開銷,恢複節儉的生活方式。信用市場危機和房地產泡沫化使美國經濟前景令人擔憂,最普遍的現象是賣掉大屋,改住較小的房子,改用較省能源的汽車;自己割草,爭取在家工作的機會,以節省每日上下班的汽油費;甚至為了節省喝咖啡的費用,自己買咖啡機磨咖啡。在超市裏,手持從報紙廣告上剪下的購物優惠券的家庭主婦女隨處可見,曾經出手大方的美國消費者也開始學會了精打細算。疲於在2008年經濟“寒冬”支付房租、養家糊口、維持生計的美國人,在購物時也開始把目光放在折扣商品上,在遇到便宜貨時,同樣會把“奮勇爭先”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