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附錄一 顏真卿生平大事年表(1 / 3)

唐中宗景龍三年(709) 一歲

出生於京城長安敦化坊祖宅。[父顏惟貞,字叔堅,年四十歲,時任太子文學]。

唐睿宗景雲元年(710) 二歲

[六月,改元唐隆;唐睿宗即位,七月改元景雲。]七月初,父遷薛王友。

景雲二年(711) 三歲

[七月,父惟貞辭世。伯父顏元孫由太子舍人出為潤州長史。母殷氏中年孀嫠,率遺孤十人。]寄居通化坊舅父殷踐猷家。

唐玄宗開元四年(716) 八歲

[七月,伯父元孫由滁州刺史遷沂州刺史,遭誣陷,黜歸鄉裏。]得伯父元孫“師父之訓”。

開元九年(721) 十三歲

[七月,舅父殷踐猷辭世。]隨母親殷氏南下,寄居於外祖父吳縣令殷子敬官舍。

開元二十年(732) 二十四歲

[伯父元孫卒於其子春卿翼城縣丞任所]。

開元二十一年(733) 二十五歲

通過國子監考試。

開元二十二年(734) 二十六歲

正月,參加尚書省科試;二月,登甲科,進士及第。本年,娶太子中書舍人韋迪之女為妻。

開元二十四年(736) 二十八歲

參加吏部銓選,選為甲等,擢拔萃科,授朝散郎、秘書省著作局校書郎。著手編纂《韻海鏡源》。

開元二十五年(737) 二十九歲

校書郎任上。正月,至相州,撰《周太師尉遲迥碑銘》。姑母顏真定辭世。

開元二十六年(738) 三十歲

校書郎任上。[母殷氏辭世。]丁憂。

開元二十七年(739) 三十一歲

為母守喪。

開元二十九年(741) 三十三歲

除服。待職。

天寶元年(742) 三十四歲

九月十八日,參加博學文詞秀逸科考試,及第。十月,授京兆府醴泉縣縣尉。

天寶四年(745) 三十七歲

醴泉任滿。赴洛陽向張旭學書法。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筆法記》。

天寶五年(746) 三十八歲

升任長安縣尉。散官加通直郎。子頗出生。

天寶六年(747) 三十九歲

遷監察禦史。秋,充河東、朔方軍試覆屯交兵使。

天寶七年(748) 四十歲

監察禦史任上。八月,充河西、隴右軍試覆屯交兵使,平反五原郡冤獄。

天寶八年(749) 四十一歲

監察禦史任上。春,再充河東、朔方軍試覆屯交兵使,彈劾朔方某縣令鄭延祚兄弟不孝。返京,彈劾金吾將軍李延業不守法度。八月,遷殿中禦史。不久,為身兼禦史中丞的奸佞楊國忠所忌,出為東都畿采訪判官。

天寶九年(750) 四十二歲

五月,撰書《河南府參軍贈秘書丞郭君神道碑銘》、《郭揆碑》。八月,再任殿中侍禦史。十二月,遷禦史台侍禦史。

天寶十年(751) 四十三歲

改任兵部員外郎,散官加朝議郎。

天寶十一年(752) 四十四歲

三月,兵部改武部,任武部員外郎。撰、書《郭虛己碑》、《郭揆碑》。四月二十二日,書《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

天寶十二年(753) 四十五歲

七月,為宰相楊國忠排擠,出任河北道平原郡太守。察安祿山反狀,開始暗作戰備。

天寶十三年(754) 四十六歲

平原太守任上。舉薦處士張鎬。遣使入朝密奏安祿山反狀。正書並篆額晉夏侯湛撰《東方朔畫讚碑》。邀郡人封紹及族弟顏渾等編纂《韻海鏡源》條目,成二百卷。

天寶十四年(755) 四十七歲

平原太守任上。十一月初一,重書夏侯湛所撰《東方先生畫讚碑》,並撰書“碑陰記”。[初九日,安祿山反於範陽,直下東都洛陽,所過州縣皆降。]派人間道赴長安奏報。[年底,安祿山陷洛陽,遣段子光等攜東都留守李憕、禦史中丞盧奕等人首級徇平原。]腰斬段子光,祭奠烈士,誓師拒叛;並聯絡堂兄、常山郡太守杲卿,與河北諸郡一起,共舉義旗,被推為盟主。[顏杲卿殺安祿山麾下叛將李欽湊,智取軍事要塞土門,與平原成掎角之勢。河北十七郡複歸朝廷,安祿山被牽製,不敢進攻潼關]。

天寶十五年(756) 四十八歲

平原太守任上。[正月初八日,顏杲卿抵拒叛軍,太原尹王承業擁兵不救,致常山失守,顏杲卿與子季明殉難。]朝廷加官戶部侍郎兼本郡防禦使。三月,聯絡清河、博平二郡取得棠邑大捷,收複魏郡;召北海太守賀蘭進明,讓棠邑之功。[平盧遊弈使劉客奴謀以漁陽歸朝廷。]派員跨海輸贈劉客奴以軍資,並以子顏頗為質。三月二十九日,朝廷加官為河北招討采訪使。[六月九日潼關失守;十三日,玄宗李隆基西奔;十七日,長安陷落。七月十二日,肅宗李亨即位於靈武,改元至德。]數遣使以蠟丸裹書陳事,詔授工部尚書兼禦史大夫,仍以河北招討采訪使守平原,散官加銀青光祿大夫。上呈《皇帝即位賀上皇表》、《修書帖》等。[安祿山指使康沒野波進攻平原。]十二月二十二日,率部棄城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