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尾聲 曆史的回音(1 / 2)

一顆耿耿忠魂,為國捐軀!

一股浩然正氣,頓然沉寂!

一位書法巨擘的音容笑貌,溘然消泯!

舉國沉痛,萬民共悼!

連捍衛江漢的曹王李皋聞聽,也號啕痛哭,部下將士嗚咽不絕。痛定拭淚,李皋誠切上疏朝廷,請求對忠耿直道的顏真卿予以表彰。其疏文謂:世風日趨澆薄,世人苟且偷生,道德淪喪。顏真卿其事,可近載於青史,遠承前賢風範。如日月麗天,洞燭幽明,其忠烈光輝,足以照耀世人,去除邪惡,澄清心靈。229

顏真卿的一些昔日僚屬,不堪忍受心中的悲痛,或作詩,或撰文,盛讚顏真卿可比於不辱使命、氣節如虹的漢代名臣蘇武,哀悼其為國捐軀。230他們的悲痛和哀悼不僅僅是個人之情。許多正直士人,雖未曾見過顏真卿之麵,或以前未聞其名,但聽到他壯懷激烈、慷慨赴難的事跡,也無不唏噓慨歎,為之扼腕、痛惜。

貞元二年(786)十一月間,在李希烈冕旒落地、身首異處半年之後,顏真卿的靈柩回歸京師。萬裏飛雪,大河冰封,四野莽莽,江山戴孝;林木枝條上、山崖下、房簷上、旗幡上,都垂掛著長長的凍凝了的眼淚;神州上下,千裏萬裏,山河飲泣,萬民同哀。顏真卿的英靈安葬於京兆萬年縣鳳棲原祖塋。

德宗李適詔令廢朝祭悼五日,詔書讚譽顏真卿“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誌”。並痛悔、自責:是我造成了這個禍患,慚愧、哀悼不及231。這個聽信奸佞讒言,隻顧自己的江山龍椅而無視忠耿老臣性命的昏庸皇帝,將顏真卿的死難歸咎於自己,是切合實際的。刻意以顏真卿的血肉之軀喂狼的險惡之計出於權奸盧杞,但最後拍板定弦的是他!可惜他的愧疚、痛悼之情,隻是虛偽的應景之辭,此後仍繼續製造著“保奸傷善”232的禍患。

顏真卿安葬後,祭奠者絡繹不絕。有祭文謂顏真卿奉命許州撫叛,其險有過於進入巨鯨之腹而撕扯它的肺腸、腳踩猛虎之尾而毆打它的脊梁。祭奠者沉痛訴說昔日對顏真卿大名的敬重,對其賢明之德的翹望,深感他的人格偉岸,罕見於當代,其高風亮節,如同古聖先賢一般;如今敬慕他,悼念他,但願他的忠魂正氣,永在人間,萬古不朽!凶殘的巨“鯨”、惡“虎”斷送了他的性命,他的幽魂將世世代代為人虔誠、莊重地隆禮敬奉。233此言道出了當時華夏朝野的共同心聲。

吉州、撫州、湖州、琅琊等地,相繼修建魯公祠,人們寄望於不但當世同輩,而且千世萬世子孫,永遠銘記顏真卿的忠魂、正氣!

李唐衰亡而五代相替。後晉人劉監修撰《舊唐書》,稱顏真卿“守道歿身,為時垂訓,希代之士也”。此言切當。顏真卿恪守正道,殞身成仁,讓一代又一代人們受到感動、訓諭和激勵,委實堪稱曠古罕有之士!

由唐至宋,時光過去二百餘年,歐陽修在《新唐書》中動情慨歎:“嗚呼,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234即使時光過去千年萬年,顏真卿的忠魂正氣、高標勁節,將仍然既如驅除邪惡的嚴霜般令人可畏,又如朗朗烈日般光照人間,給人溫暖,令人欽仰!此語不虛!千百年來,顏真卿的崇高人格,已成為後世士人心目中不約而同的楷模。

雖然,顏真卿的忠魂之中,不無所謂封建士大夫的“愚忠”成分,但是,不應忽視的是,顏真卿並非不分是非正邪、不問善惡美醜,唯帝王之命是從,他的一顆忠魂,總係於國家安危、百姓疾苦。為了國家的安寧,庶民的安居,他總是無視一己生死禍福,力挽狂瀾,赴湯蹈火,鯨腹刳腸,履虎拊背,這才是他的忠魂正氣之曲的主音符、主旋律!

在顏真卿的高風亮節、忠魂正氣得到九州朝野共同敬仰、成為曆代士人楷模的同時,其書法也為人們所推崇和珍重,視以為登峰造極於當代,以其剛健雄渾、超逸絕塵的獨特品性自成一體,約定俗成地稱之為顏體,或顏書。顏真卿即為顏體書法的巨擘和鼻祖。人們發現,顏體書法所以如此雄視千古,俯瞰大唐,秘密在於其人格的高山仰止。顏真卿筆下的一豎一橫,都出自憂國憂民、壯懷激烈的偉大靈魂,一撇一捺,都熔鑄著對神州河山土地、庶民百姓的深深摯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