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北宋一代儒宗、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所說:“餘謂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惟其筆畫奇偉,非顏魯公不能書也。公忠義之節,明若日月,而堅若金石,自可以光後世傳無窮,不待其書然後不朽。”“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235
傑出的書法家米芾236說:“顏真卿如項籍掛甲,樊噲排突,硬弩欲張,鐵柱將立,傑然有不可犯之色。”237
也正如北宋建樹宏偉於書學理論的碩儒朱長文的評價:顏真卿的書法“剛毅雄特,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而不可辱也”238。他以為唐代書法入於最高品級——“神品”者,僅顏真卿的正書、張旭的草書、李陽冰239的篆書而已。
北宋年間,顏書鼎盛一時。歐陽修之後,書法成就最高者無過於蔡襄240、蘇軾241、黃庭堅242和米芾。他們都推崇顏書,研習顏書。
元、明、清時代,書家大都宗法顏書。鮮於樞243、李東陽244、董其昌245、王鐸246、傅山247、劉墉248、錢灃249、伊秉綬250、何紹基251、趙之謙252、翁同龢253……無不取法顏體而博取多家,變化創新,自成一家。
顏體書法在海外,如日本、朝鮮等東方國家也影響深遠254。日本著名書法家空海、橘逸勢等,於大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805),隨遣唐使來唐取經、習書,空海離唐歸國後潛心研究書法,將王羲之和顏真卿的書風融為一體,其蓋世傑作《灌頂記》,點畫豐腴厚重,線條流暢,欹側多姿,頗富顏體意味。江戶中後期,以漢字書法稱雄的貫名海屋所最崇尚的書法家是王羲之、孫過庭、顏真卿,精心臨摹其作品,幾可亂真。顏體書法對日本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代。著名書法家柳田泰山,其書取法顏體,又借鑒歐陽詢、柳公權用筆,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遒勁挺拔,端莊古拙。
朝鮮半島與中國接壤,其每個時代的書家對中國書法巨匠之作,都有所摹仿。苦學顏體,並把王羲之與顏真卿的筆法融合得天衣無縫的書家釋坦然,被稱為書壇聖手。著名書家李種德之書,儒雅秀逸,兼有王羲之和顏真卿的風格。著名書家車雲輅、金義元之書豪放雄強,師法顏體的跡象,頗為鮮明。朝鮮書法史上最偉大的書法家金正喜,曾於一八〇九年隨父來北京,直接得到擅長顏體書法的翁方綱等人的指教,並與多位中國書家切磋、交遊,收集了大量中國曆代拓本和法帖。回國後,金正喜師法顏體,創造出格調高古、拙巧相生、剛勁奇崛的“秋史體”,被譽為朝鮮“書聖”。
……
顏真卿的忠魂正氣之曲,有著無法盡奏的音符,無法盡抒的情愫!他建造的書法巨廈堪稱巍巍昆侖,他的書法貢獻難以備述,也無法估量!
在中國,自北宋之後——無論廟堂、民間,文人抑或俗士,無不學習顏書,但令人遺憾的是,出現了一種或輕或重地倚重其書法技巧而淡忘其人格高標、隻知其書法之美而不知其何以美的跡象。顏真卿的忠魂正氣逐漸為書名所掩。時至今日,人們大都隻知其為顏體書法的開山祖,卻並不知道,這個令人無比敬仰的名字,因為其人格的偉大而輝煌,因為一串雖然古老卻令人心神悸動、熱血沸騰的故事而流光溢彩!這實在是曆史的失誤!
時代進入二十一世紀,中華崛起,政通人和,文明昌盛,雲蒸霞蔚。顏真卿,這位偉大的愛國忠烈、書法巨擘,其音容、風神的光焰,不該再為曆史的塵埃所掩。是該拂去曆史的塵埃,奏響其忠魂、正氣之曲,光大其書法藝術,使之與日月同輝,與山河同美,成為我們民族精神中永遠的元素的時候了!這是順理成章、勢所當然也必然的曆史回聲!
2012.4—2012.11初稿於北京—休斯敦
2012.12—2013.2兩改於休斯敦
2013.3—2013.5再改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