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二年三月中旬,筆者剛剛從美國南部城市休斯敦回到北京,即應邀出席了中國作家協會主持召開的“百位文化名人傳記叢書”創作會議,並被確定為書法巨匠顏真卿傳記的撰稿人。有感於以己之名微,而受到如此信賴,將與許多傳記文學創作的名家、高手一起參與創作,我十分高興地接受了任務。顏真卿,這是生活於大唐由盛轉衰時期的一位忠魂一顆、正氣一腔的偉大書法巨擘。半年前,我創作出版了曆史小說《顏真卿》,受到了不少評論家、學者的好評,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肖雲儒認為可稱“不凡之作”。我所擁有的顏真卿的曆史資料,算得上是十分豐富的,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完備的;小說《顏真卿》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即得力於對曆史真實的恪守,而不像市麵上的一些流行小說在“戲說”或“編造”曆史。當時心想,經過了小說 《顏真卿》的創作,再撰寫《顏真卿傳》,應該是困難不大、甚或沒有困難的。隻要剔除掉小說中虛飾的部分、換上真實的曆史事實,便可大功告成。因而,對於這項任務的完成,是信心百倍的。
然而,回家深思,傳記與小說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藝術生命。傳記創作是還原傳主其人生命曆程、精神風貌的文學活動,既需學者治史的才能和謹嚴,也要有作家的審美思維和文采;文本則不但須符合曆史真實,也應富有文學的可讀性。難點不在於穿越曆史,記述傳主的生平事跡,而在於洞悉其精神、靈魂。因此,必須回溯於傳主生活的時代,以認識其深邃幽微的心靈世界;又要回歸於中國蓬勃崛起的當代,以理解其精神境界的崇高。顏真卿,是一位叱吒風雲、氣壯山河的忠烈,一位以身許國、一身正氣、金剛怒目式的英豪,一位筆跡雄強豐潤、磅礴遒勁、富於創新精神的書法大師,是顏體一脈的開山祖,也是血肉鮮活、有哭有笑、有愛有恨、有喜怒哀樂、有怒火中燒、有涕淚滂沱、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其一生是一曲激揚而蒼涼的忠魂正氣之曲。為顏真卿立傳,從始至終,離不開深入其心靈、窺視其五髒六腑、詢問其所思所圖、探尋其秘密、與之敞開心靈的對話。整個創作過程之中,缺乏小說敘事的自由空間,卻要求作者具有更突出的“心靈學”“精神學”的才能,遠非通過對小說“剔假換真”的功夫就可成就一部好作品的。
如此思之,我愈來愈感受到肩頭和心靈負擔的沉重。在再次認真研究了手頭的全部資料,擬定了寫作大綱,並得到叢書編委會認可,開始投入創作後,每一章、每一段,甚至每一句話都寫得很艱苦。似乎每天都穿行在大唐安史之亂前後的曆史風煙與當前改革攻堅中的世態萬象之間,都在煞費苦心地就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向傳主提問,為傳主的回答而吃驚,而激動,而熱淚盈眶,也就傳主的生活情景、性格邏輯、精神世界,自我詰問著靈魂,為自己對傳主某些言行的疏漏、輕忽和誤解、曲解而羞愧,而負疚。就在對傳主言行舉動的記述和心理提問中,在吃驚、激動和羞愧、負疚中,敲擊著鍵盤,推進著創作的進展。從北京到西安,又從西安到北京,再到大洋彼岸的休斯敦,通過將近一年的勞作,終於在春風駘蕩、日麗景明、細雨潤物、枝頭綻綠的春天,為顏真卿這位我國曆史上的忠魂一顆、正氣一腔的書法巨擘的傳記,敲擊上了最後一個句號。
當我向叢書編委會提交書稿的時候,委實誠惶誠恐,不知自己是否為傳主的忠魂正氣曲準確地譜寫了每一個音符,是否將傳主愛國愛民、清正果敢、剛直不阿的偉大人格力量,以及雄毅悲壯、激昂而蒼涼的一生寫得恰如其分,是否對傳主熔鑄前人之長而自立新“體”,端莊健勁、大氣磅礴的書法藝術創造,給予了正確表述。但待專家、學者以及有識者指教耳!
衷心感謝中國作協把這樣重要的任務交給了我。感謝叢書編委會的專家、學者們的指導。
作者
2013年3月
又及:
初稿交編委會後,承蒙何西來、劉茵同誌審閱,指出了不足之處。按照二位專家的意見,作者對全文做了認真修改。在此,謹對二位專家表示誠摯感謝。責編田小爽女士的認真工作,使本書避免了不少錯誤。在此,深致謝忱。
作者
2013年5月
注釋
1愛德華·謝弗:《唐代的外來文明》。
2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3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