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唐中宗。
5唐高宗李治年號。
6臨沂,今山東臨沂。
7《論語·雍也》。
8《晉書·孝友傳》。
9《梁書·文學傳下》。
10《宋書·顏延之傳》。
11《顏氏家訓·勉學》。
12安養縣,今湖北襄陽。
13顏真卿:《唐故杭州錢塘縣丞殷府君夫人顏氏碑銘》,《顏魯公集》卷十六。
14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第一》。
15古人將一晝夜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即合兩個小時。
16顏真卿:《朝議大夫守華州刺史上柱國贈秘書監顏君(元孫)神道碑銘》,《顏魯公集》卷九。
17《禮記·中庸》句。
18顏真卿:《顏允南神道碑銘》,《顏魯公集》卷八。
19陳郡,今河南太康。
20顏真卿:《朝議大夫守華州刺史上柱國贈秘書監顏君(元孫)神道碑銘》,《顏魯公集》卷九。
21李白、賀知章、張旭等八人有“飲中八仙”之譽。見杜甫詩《飲中八仙歌》。
22李白:《將進酒》。
23《中庸》中的這幾句話的大意是:心裏蘊生著喜怒哀樂的感情,卻並未表現於外,這就叫“中”;喜怒哀樂的感情表現得很恰如其分,這就叫“和”。中,是天地間的本有的常態;和,是天地間的根本準則。達到中和之境,天地之間的一切便各安其位,萬物便自自然然地生長繁衍。
24正史無顏真卿進入國子監學習的記載。嚴傑《顏真卿評傳》謂:“顏真卿……入國子監的可能是很大的。”見該書第23頁,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5王定保:《唐摭言》卷一:“開元以前,進士不由兩監者,深以為恥。”“開元以前”實應包括開元年間;“兩監”指設在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的兩座國子監。
26顏真卿:《尚書刑部侍郎贈尚書右仆射孫逖公集序》,《顏魯公集》卷五。
27李華:《三閑論》,《全唐文》卷三一七。
28陸據:《源衍墓誌》,《隋唐五代墓誌彙編·洛陽卷》第十冊,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9《新唐書》卷四五《選舉誌》下。
30顏真卿:《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銘》,《顏魯公集》卷七。
31顏真卿:《故杭州錢塘縣丞殷府君夫人顏氏碑銘》,《顏魯公集》卷十六。
32顏真卿:《正議大夫行國子司業上柱國金鄉縣開國男顏府君(允南)神道碑銘》,《顏魯公集》卷八。
33醴泉,今陝西禮泉縣。
34唐·殷亮:《顏魯公行狀》。
35唐·殷亮:《顏魯公行狀》。
36武威,今甘肅中部。
37西平,今青海樂都。
38五原郡,治所在今陝西定邊縣。
39唐·殷亮:《顏魯公行狀》。
40靈武,今寧夏中部。
41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42顏真卿:《贈裴將軍》。
43岑參:《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
44杜甫:《飲中八仙歌》。
45高適:《醉後贈張旭》。
46李頎:《贈張旭》。
47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顏魯公集》卷十四。
48顏真卿:《懷素上人草書歌序》,《顏魯公集》卷十二。
49此人名裴儆,為朝議郎行尚書員外郎裴禎之子,後亦工書。
50以上引文俱見《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顏魯公集》卷十四。
51顏真卿:《周太師蜀國公尉遲公廟碑銘》,《顏魯公文集》卷六。
52顏真卿:《顏魯公集》卷五。
53岑參:《登千福寺楚金禪師法華院多寶塔》。
54白居易:《長恨歌》。
55李華:《三賢論》,《全唐文》卷三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