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通鑒紀事本末》卷三一。
57營州,治所在今遼寧朝陽。
58杜甫:《麗人行》。
59平原郡,治所在今山東省德州市陵縣。
60李白:《憶秦娥》。
61黃霸(前130—前51),字次公。曆漢武帝、昭帝、宣帝三朝,官至丞相。為官清廉,明察秋毫,文治有方,力勸農桑,推行教化,後世將其與龔遂當作循吏代表,合稱“龔黃”。
62《唐六典》卷三十。
63令狐峘:《顏魯公神道碑》,見《顏魯公集》。
64岑參:《送顏平原》。
65杜甫:《洗兵馬》。
66《周書》卷四〇《顏之儀傳》。
67常山郡,今河北正定。
68博平郡,治所在今山東西部聊城東北。
69北京,太原在當時稱北京。
70東受降城,唐中宗景龍二年(708)於黃河東北岸今內蒙古托克托之南所築,後於寶曆元年(825)徙置今托克托城。
71土門,又名井陘口,在今河北井陘縣東鹿泉市境內。
72陳留,今河南開封。
73潞州,治所在今山西省長治市。
74柳城,今遼寧朝陽。
75噬臍莫及:《左傳》莊公六年:“若不早圖,後君噬臍,其及圖之乎?”杜預注:“若噬腹臍,喻不可及。”後以噬臍莫及比喻後悔莫及。
76棠邑,在今山東省冠縣東。
77《修書帖》,《顏魯公集》卷十六。
78北海郡,即今山東青州。
79真源,縣治在今安徽亳州西。
80睢陽,今河南商丘。
81九門,今河北槁城縣西北。
82趙郡,今河北趙縣。
83博陵,今河北定縣。
84沙河,今河北瀦龍河支流大沙河。
85嘉山,今河北曲陽縣東。
86反正,意為反叛邪惡,回歸正道。
87馬嵬驛,又名馬嵬坡,在今陝西興平市西。
88行在,天子巡行所在之地。
89章丘,在今濟南東四十五裏處。
90廣陵,今江蘇揚州。
91《讓憲部尚書表》之“批答”,見《顏魯公集》。
92顏真卿:《謝兼禦史大夫表》,《顏魯公集》。
93《謝兼禦史大夫表》附“批答”,《顏魯公文集》。
94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唐代自高宗時起對宰相的稱謂。中書、門下二省為朝廷政務中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與中書、門下兩省商議、處理政務的意思。
95杜甫:《奉謝口敕放三司推問狀》,《全唐文》。
96《舊唐書》卷一三一《李勉傳》。
97馮翊,後改名同州,在今陝西大荔縣。
98語見《論語·顏淵第十二》。
99顏真卿:《宋璟神道碑》,《顏魯公集》卷四。
100顏真卿:《張誌和碑》,《顏魯公集》卷九。
101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濟西。
102幽州,其地相當於今北京、河北北部和遼寧一帶。並州,其地相當於今河北保定、山西太原、大同一帶。
103顏真卿:《顏魯公集》卷二。
104顏真卿:《祭侄季明文》,《顏魯公集》卷十。
105顏真卿: 《攝常山郡太守衛尉卿禦史中丞贈太子太保諡忠節京兆顏公(杲卿)神道碑銘》,《顏魯公文集》卷八。
106饒州,今江西鄱陽一帶。
107開元初加西嶽為金天王,故題名如此。
108升州,今南京。
109宋州,在今河南商丘。
110顏真卿:《讓憲部尚書表》“批答”,《顏魯公集》。
111顏真卿:《謝兼禦史大夫表》“批答”,《顏魯公集》。
112顏真卿:《謝浙西節度使表》“批答”,《顏魯公集》。
113顏真卿:《蒲州刺史謝上表》“批答”,《顏魯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