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戰敗給努爾哈赤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創傷,為此努爾哈赤的心情一直憂鬱不安,加上已近七旬高齡,又連續多日征戰,這些都嚴重損傷了他的身體健康。
公元1626年9月30日,努爾哈赤終因鬱悶得癰疽死在返回盛京的途中,享年68歲。努爾哈赤的皇八子皇太極,繼承了後金國汗位,使後金進入一個新的大發展的時期。1636年,皇太極去汗王稱號,改稱皇帝,改國號金為“清”,改族名女真為“滿洲”。1644年4月,清軍入山海關;10月,在北京建立了大清王朝。
八王共治奠基滿清
在努爾哈赤成功的背後是幾位兄弟的鼎力支持。
努爾哈赤有弟兄5人,但稱得上同胞手足的隻有三弟舒爾啥齊和四弟雅爾哈齊。公元1583年,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被明軍殺害,努爾哈赤繼承了祖父的職位,統領建州左衛都指揮,還受封敕書、馬匹。當時的努爾哈赤25歲,舒爾哈齊20歲,他們不但令周圍女真各部刮目相看,就連明朝和朝鮮也都知道這兄弟二人誌向不小。當時朝鮮政府得到情報說,努爾哈赤自稱為王,其弟自稱船將,立誌要“報仇中原”。明朝當局對兄弟二人采取給予高官厚祿的策略,努爾哈赤被晉升都督,加龍虎將軍勳銜,舒爾哈齊也被明廷授予都督職,故在建州內部人稱舒爾哈齊為“二都督”。當時,凡軍機大事,努爾哈赤兄弟密議、決定之後,雷厲風行,竟無一人了解內幕。
公元1609年3月間,努爾哈赤以舒爾哈齊圖謀自立為理由,殺舒爾哈齊一子及一僚屬,削奪了他所屬的軍民,兩年後,舒爾哈齊死去。
和努爾哈赤一樣,舒爾哈齊也是明朝廷任命的管理建州女真的官員,又有自己屬下的兵馬,如果他能聽從兄長的指揮,自然和努爾哈赤相安無事,但舒爾哈齊偏偏又是桀驁不馴的人,處處要和兄長分庭抗禮,兄弟之間難免矛盾重重。雖然不及其兄兵強馬壯,舒爾哈齊還是決心離開兄長。對努爾哈赤來說,舒爾哈齊的獨立完全是在自己身邊又立一敵國,因此努爾哈赤起了殺心。
由於弟弟的離心和死亡,努爾哈赤決心改革政體,他以八大貝勒共治國政,來維護後金長治久安的統治。
努爾哈赤召集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小貝勒德格勒、濟爾哈郎、阿濟格、嶽托,即八王開會,努爾哈赤宣布了他的改革方案。把原來的君主集權,改革為八王共同治理國政,使其擁有汗王立廢、軍政議決、司法訴訟、官吏任免等重大權力。因此,八王會議就成為後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成為約束新汗王的監督機構。努爾哈赤試圖通過“八王共治”這種共同管理國政的製度,在新汗王繼位之後,改革君主專製,實行貴族共治。
在明王朝日益衰落腐敗的形勢下,努爾哈赤在遼闊的東北大地,躍馬揚刀,率領八旗子弟兵,縱橫馳騁,創建了驚人的業績,成為清王朝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後,開始向更遠的地方擴展自己的勢力,他先後征服了東海之濱極北諸部,又基本上統一了大漠以南的蒙古族,把在自己控製下的各族統一為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促進和加速了女真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
女真族就是以後入主中原的滿族。所以,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也就是滿族形成的過程。
從此,滿族登上了曆史舞台,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為中國的曆史文化發展,譜寫了輝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