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序 寫給路上的自己(1 / 1)

從未想過,自己所記錄的點滴會被整理成集,出版發行。直至2007年初春,家裏同自己決定選擇留學申請。於是,從踏上這條通向遠方的路的一刻起,我便愈來愈發現自己被烙上了與眾不同的印跡。作為90後第一批成長起來的孩子,親身感受現代化推進、全球化蔓延的花花世界,我們的生活本就不同尋常。這種90後獨特的快捷、簡便的生活方式,在眾人看來,似乎難以被理解:整日忙碌奔波,或為學業,或為愛好,若稍得閑,便會集體出行,抑或自己躲進安靜的角落,給身心放一個長假。

然而作為準備申請留學的學生,我的生活節奏又與他人不同。學校常規課程變得不那麼至關重要,而能力提升和社會經驗開始與自我學習占有平等地位。常常熬夜,常常為了活動而舍棄本就不多的閑暇時光。需要麵對旁人的不理解與指指點點,需要冷靜思考以至於不迷失方向。需要了解世界,更需要讓世界認識自己。需要重新建立本就並不完善的人生觀,需要提早規劃自己的未來。

所以,我開始嚐試獨自去麵對。第一次沿街采購,第一次烹飪菜肴,第一次洗衣服褲襪,第一次來到陌生國度,第一次開始獨自旅行。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發生或將要發生在這十七歲的雨季。我並不甘心讓這些記憶的片段隨風而逝,或流淌幹淨。於是,便初探寫作趣味,開始有意識記錄生活。並不想像他人展示炫耀,而是讓自己不要忘卻這段難忘時光,不要忘卻這個絢麗而特別的十七歲。並不想奢求他人的讚同,隻是希望身邊匆匆過客知曉,在這樣一個世界上,存在著這樣一群少年,擁有著這樣一種生活方式。

所以,我開始習慣時刻思考,時刻質疑。努力保持新鮮的思維,嚐試對一切懵懂發起挑戰。眼前的生活就像帶有奶泡的花式咖啡,唯有撥開厚膩的奶油,才可品嚐到咖啡內在香醇。我始終堅信,停滯思考是墮落的開始,及時匱乏成熟穩重,也要以自己的視角尋求一個不同顏色的天空。因此,我的文字大多記錄下了自己片段式的思維過程,記錄下了不成形的想法的誕生於幻滅,記錄下了自己變化而簡單的心路曆程。

少不更事的我,對世界有著太強的欲望,卻隻被賦予太弱的力量。總想創作出華美而深刻的音符,構織成完美的樂章,甚至曾試著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寫作,也沒有天賦成為一名浪漫的寫手。印象中最為深刻的場景便是手機機械地敲打著鍵盤,屏幕顯示出一行行根本無法令自己滿意的文字,於是全篇推倒,在打算重新開始的時候,卻已身心俱疲。

好吧。既然沒辦法寫出顧城的《一代人》,就安心做好自己90後吧。既然無力描繪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就耐心塗鴉那片屬於自己的領域吧。既然不能用文字感染他人,那麼,就用自己粗糙的段落記錄身邊的每一件小事,然後,就用這簡陋的篇章感動自己。

之所以取名為“清水微瀾”,意在表達自己才疏學淺,對萬物懵懵懂懂,占領著美麗年齡,也希望擁有一顆像清水一樣純淨的內心。而這些文字,便可蕩漾起這水上小小的波紋,引起陣陣內省。這顆內省的心安放在哪呢?也許是一個夢中遠方的海,也許是一個安謐花園,也許是一座寂寞城堡,也許是一片純潔土地。或許,那也隻是自己給自己編造一個地方,一個永遠沒法觸及的幻境。抑或,,隻是讓自己保持一個朝聖者的姿態,遊走在塵世間。

這本小書,記載著在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上,風景和那些周邊的靜物掀起內心的波瀾。有些隻是飄渺的感受,有些是現實的遊記。還有一些記錄著自我平凡生活的點滴。它們或許被裝點得稍有姿色,更多的是平和淡然。這更像是寫給自己的話,更像是慢慢說給自己的語言。西域、江南、雲貴、南洋、英倫、德裏等這些留下過足跡的地方,還有永遠也無法離開的家和校園生活。這隻是在證明給自己看:原來我一直在思考,不斷在追尋。即便沒有結果,但,至少仍在嚐試,至少,收獲了一路的風景。

這本小書,更多的,是在寫每時每刻的自己。

這本小書,也寫給某時某刻的自己。

郎雨澤

2008年3月於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