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炎陽炙人,鳴蜩嘒嘒。
婆婆早已汗流浹背,卻不敢因此而放慢腳步。婆孫二人趕了兩天兩夜的路程,終在第三日日暮時分抵達。
自古繁華一都,餘暉下,飛簷翹角散著極淡的光暈,莊嚴且柔和。
婆婆望著眼前紅磚綠瓦,歎了口氣,抱著我直直跪在城門外,神情堅忍
約莫過了兩個時辰,我著實有些受不住了,輕輕拉了拉婆婆的衣袖,她低頭瞧我,我扁扁嘴小聲道:“婆婆,我餓……”她試圖牽起一個笑,卻帶疼幹裂的嘴唇,倒抽一口氣,放緩聲音哄道:“好孩子,再忍一忍,回去婆婆給你做清荷露……”
朱紅色城門開啟,“吱呀”一聲,她的話被生生打斷,近百名侍衛從城中齊整跑出,腰攜長刀快速分作兩列,將我和婆婆夾在中間。
一名中年男子頭戴烏黑冕冠,所垂十二旒,皆為青玉珠,身著朱色朝服,身側侍從彎腰垂頭小心伺候。
他緩步走到婆婆麵前,頓住腳步,居高臨下的看她,語氣卻放得親和:“木婆千裏迢迢行至王都,在城下跪了兩個時辰,可是有要事來找孤?”
婆婆聞言,自眼角滑出兩行淚,那淚滴順著她蒼老疲憊的麵頰漫延,繼而向吳王李昊重重叩了三個頭,抬首時,額角已是一大片血汙,她卻渾不在意,哽咽道:“先年是老婆子不識抬舉,還望君上莫要與拙婦一般見識,聽聞王後三日後生辰,君上想尋一件百朵青蓮刺繡做禮送給王後。老婆子沒甚本事,卻在刺繡一藝上略有小成,若君上不棄,老婆子承諾定在兩日內將其完成,屆時一定雙手奉於君上。”
李昊聽後大喜,“婆婆自謙了,普天之下任誰不知吳國木家繡技無雙。”他朝身側侍從使了個眼色,那侍從領會,一個小步走到婆婆麵前將我抱過,另一個則將婆婆小心攙起。
李昊思索了一下,遲疑道:“隻是婆婆此次前來,曆經千辛,應不單單是為孤的王後準備賀禮吧?”
婆婆靠著內侍緩緩點頭,聲音有氣無力:“不錯,老婆子有個不情之請,還望君上成全。”李昊淡淡環視一下四周,屏退侍從。
待城樓前隻剩我們幾人,他才開口,道:“好了,婆婆,現下你可以直言不諱了。”婆婆將前幾日的遭遇和自己想出的辦法一並告知李昊。
他聽罷,訝然道:“竟有此等事?”婆婆微微頷首。
李昊雖是一國君主,卻偏巧是個性情中人。他答允木婆會幫我度過劫難。之後,我和婆婆被安置在繡娘們所住的文繡閣中。
兩日後,她雙手捧著一幅“皎月青蓮”跪在李昊麵前,那刺繡巧奪天工,皓月當空,分開兩片輕雲,池塘裏百朵青蓮姿態不一,周遭螢火點點。
他伸出手輕撫著錦緞上細膩紋樣,讚歎不已:“婆婆繡技當真精妙絕倫,好好好,王後見了定會歡喜。來人,快賜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