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和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人的事業永葆生機的源泉。做事缺乏思考和創新,最多隻能把一件事做對,而不能把一件事做好。所以,我們要提高做事的效率就要有勤於思考,善思者高人一籌、事半功倍,不善思者人雲亦雲、亦步亦趨,高效做事的前提是要思考,對一件事想清楚、想全麵、想透徹。

三思而後行,想好再做

古人言:三思而後行。這要求我們做事前要深思熟慮,想好了再做。

如果你是位有想法的領導,做決策就應該懂得深思熟慮,集思廣益,多聽別人的意見或建議作為參考。

作為有想法的領導,必須知道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創意,而你所要扮演的角色,是建立一種激勵創新的工作體製,讓你的工作成員在這種氣氛裏能勇於提出新構想。

1. 了解你的職權界限以便做決策工作。假如你不太確定的話,就去問你的上級經理,請他就你的權限範圍做一番確認。例如你在公事上的各項支出,報賬時,金額在多少錢以內可以不需要單據?你有權給客戶折扣,或是同意退費,假如有,最高的限度是多少?你可以聘用人員或辭退員工嗎?類似這些的問題,你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界定。

2. 勿要求你的經理幫你做決策。假如你碰到困難時,把各種可能的做法列一張表,選擇其中的一項,然後與你的部屬商量,將這種方法向你的部屬說明,訓練他們也能自己做決策。

3. 不要把你所列的那些不同做法,都看成是互相抵觸的,事實上它們很少會有那麼截然不同的分別。最好的做法也許是采用折中的方式。例如假使你手下兩個最得力的業務人員都想要擔任公司的代表,這時你何不幹脆把他們兩人都派出去,給你的顧客來一個最深刻的印象呢?

4. 在做決定時,要盡可能多地收集各種有關資料。決策是根據事實而不是你個人一時的好惡。

5. 往後退一步,做一番審慎思考問題。唯有正確的決策才能解決問題。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能,有些人擅長數字,有些人擅長文字,有些人則對史哲有天分。在做決策以前,要把你小組工作人員的才能派上用場。

6. 永遠不要違背公司的規章製度。如果你認為公司的某一些規定有錯誤,你要在私下向你的上級經理提出,讓他知道不能因為“這是公司的規定”或“這些事情公司一直都以這種方式處理的”,就讓一個不好的製度一直持續下去。一個經營成功的公司不會把已經確立的各種製度,都當作是絕對的。創新的構想之所以會產生,往往是因為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結果。

7. 如果你對上級所做的某項決定不滿意,你要冷靜地與你的經理討論。討論之後若仍然不滿意,那麼有三種選擇:一是接受這項決定並給予全力的支持;二是將這個問題通過投訴程序向更高層反映;三是辭職。不要嘀嘀咕咕地接受這個決定,然後又在你的小組人員麵前大加批評。你不是拿了薪水到公司來製造糾紛的,或是把你的工作同仁弄得無所適從,而且就算能把你和員工都不支持的決策撇清關係,也不能因此便贏得夥伴們的忠誠。

8. 幹著急並不能解決事情。把事情從頭到尾想一想,如果需要找別人幫忙時,不要覺得很勉強。

9. 當你的工作人員中,有人向你要求一些比較特別的待遇時,你要在同意之前仔細地想清楚。如果你同意讓你的秘書延長他的假期,而卻又拒絕其他人相同的要求,那你會表現得前後不一致,你的員工也會對你很不滿。

10. 你若決定因某些特殊的情況放員工一天假,那你要把特殊情況的內容向員工說清楚,否則員工可能會將之誤認為是慣例。假定你兩個星期因為業務較清淡,特準員工提早下班回家,那麼這並不表示員工第三個星期也可以提早回家。

作為領導要有這樣的做事風格,作為一個普通人也要有這樣的做事風格,即凡事三思而後行,想好了再做。

行動要比腦袋慢一拍

辦事時大多數人都有急躁的毛病,這樣的確是有害而無益的。為人處世要做個有心計的人,不妨讓行動慢上一拍,讓事情的發展趨向於完美。

辦公室人士就是事情多,有時忙昏了頭,再加上你沒有或缺少心計就容易草率行事,後果就有點不盡如人意。

為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奉勸閣下在行動之前一定要思考,特別是容易給你帶來負麵影響的事情,更是要再三思考。

比如,有相熟的朋友請你幫忙介紹職員,偏巧公司裏有一個合適的人選,這個介紹人應否做呢?在複雜的辦公室裏,一切須小心行事。

你心目中的人選是什麼職位的?要是下屬,首先你要有失去助手的心理準備,並且不能讓對方以為你不喜歡他,希望他離去。最好是先試探對方的意願,如果下屬也有意思,你的工作也到此為止,一切條件還是留待你的朋友與他直接商談好了。

這人若是拍檔呢?即使新職的發展確實適合他,你還是不要提出來,因為無論拍檔另謀他職與否,對你與他之間的關係必有損無益。理由是,他大有可能以為你的好意是另有居心,大家各懷“鬼胎”,將來怎能合作?除非讓你的朋友有機會結識拍檔,由朋友直接找他商議,則另當別論。

要是這人是另一部門的同事,就比較好辦,約他午膳,告訴他有這麼一個機會,如果他有意思,你這個中間人就約他倆自行商討(你不必在場)。日後這位同事離職,你最好忘記自己是中間人。

又比如,一位同事急急跑來請你幫忙查看一些將要送出去的文件,但你正忙得不可開交,所以隻胡亂望了一下,並沒有細心翻閱,而且你以為對方早已將錯誤改正,找你翻看隻是多一重保險,所以一切沒有放在心上。

可是原來同事並沒有小心檢視,結果發現數個錯處,文件要重做,招致公司損失不少的鈔票。這位同事遭上司責備,希望你向其上司解釋,錯不在他。那你該怎麼辦呢?

不錯,你的翻看確實馬虎了點,但不必承擔所有責任,告訴對方:“我當然要為這件事負一些責任,但要將文件檢視清楚是你的責任,我對我所造成的麻煩感到抱歉。”

要是你真的向上司認錯,就會變成在說他的不是,因為沒有參與事件的上司會懷疑,或者直接問:為什麼他不自己翻閱呢?如此對你們兩人都有害無益。

在偶然機會下,你獲悉一個秘密——上司跟某同事勾結,利用職權套取公司的一些方便或好處。即使不是直接損害公司的利益,起碼是對公司不公平的,看在眼裏,你一定有揭發他們的衝動。

然而,且慢,奉勸你做出義舉前先詳細分析情況。

你告發他們的目的是什麼?要撬走他們還是隻收殺一儆百之效?無論如何,你必須了解一下,一旦行動後果怎樣。

老板知道了這回事,必然不能容忍,肯定會辭掉兩人,同時會更注意內部的各項製度,甚至立刻整頓人事。此舉可能令你成為不受歡迎的人,在公司裏被孤立。

你若認定付出這代價是值得的,才可行動。

如果老板是默許那種事存在的,那麼你去告發,等於枉作小人了,而且於事無補,到頭來你或許會被人瞧不起。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隻有兩個選擇,一是接受上司與同事的勾當;二便是另謀他就,實行眼不見為淨。

你加入了公司隻有一段很短時間,但發現一個怪現象:就是同事們為了博取“勤勞”的印象,都愛在下班後仍留在公司。即使沒有工作可做,他們也寧可隨便做些瑣事,消磨時間。

看在眼裏,你很不滿意,認為這是虛偽做法,十分不齒,耗費勞資雙方的資源。但如果你獨排眾議,做完了任務就準時下班,這既是不合群的表現,又會令老板不滿,很容易成為被排擠的對象。

這實在是很惱人的問題,你既不能公開說同事此舉是“多餘”,又不想自己被比了下去,被認定為不夠勤勞,大感進退維穀。

又如果你想向老板曉以大義,那更是愚不可及,因為所有老板都喜歡員工無條件超時工作。若擺出事實,隻會不受歡迎。

這時不要急於采取任何行動,那樣的結果隻能更加糟糕並讓你處境更加艱難。

不妨考慮以下的做法:告訴上司,你下班後要上進修課程,所以必須準時下班,這樣對任何人都沒有傷害,你自己也可以名正言順地離去。

做下屬需要獲得領導讚許,還要贏得同事們的好評,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最重要的是要有心計,讓行動慢上一拍,考慮成熟再去做。

謹慎思考後再做決定

倉促下決定,會因考慮不周而失敗,所以做決定前要思考再思考,確保成功。

當我們即將進行一項工作時,不要隨便就做決定。也就是說在自己尚未了解清楚該項工作之前,不要盲目從事,這是很重要的經驗。比如說,要大量訂購某種產品,麵臨的問題是,現在不訂下來,不久以後就有訂不到的可能,但是你又對這種產品的質量還不太清楚,這時候該怎麼辦呢?當然是慎之又慎!

像這種因為遲疑而訂不到貨物的情形,容易使自己倉促決定。這是人類的弱點,也是經營者常遇到的問題。

所以,不管是麵臨什麼情況,有心計的人在平日就該養成在不了解情況時,絕不輕易做出決定的習慣。而且不隻自己要抱著這種觀念,還要讓員工持這種工作態度。

追求完美是我們最高的理想境界。當然,在達到完美境界的過程中,有許多人為的因素,也有很多現實生活中不易克服的障礙。但是,如果我們無法堅持不做自己不清楚工作的基本信念,就會因為工作量的增加而顧此失彼。現在許多公司就因堅持這個原則而大有發展。這類公司隻要自己的產品有瑕疵,不管是誰訂的,在什麼狀況下,都不會貿然出貨。即使因此讓同行搶先了一步也不顧及,這是他們堅持的方針。換句話說,就是希望自己的貨都是完美的。

而且這些公司在經營措施土,一方麵堅守這種基本方針,一方麵也思索,這種方針行不通時該怎麼辦。鬆下認為最基本的仍應從自己有深入了解的事件開始學習。

經營者應以意誌和決心來貫徹自己已定的方針、政策和原則。在企業經營上,經營者能不能貫徹意誌,果斷地下定決心,往往是影響事業成功的基本因素。所以一位有成就的企業家在啟動一項業務之前,一定會先考慮自己對此事務的意圖,及時而果斷地下定決心,確定處理這項業務的基本方針。最後,則是設法使每一位員工了解努力的方向。達到目標一致,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全力以赴,業務才能依計劃逐一進行,才能邁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