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的一生,執著筆,畫過破敗的花朵,畫過憂傷的女體,畫過男女纏綿的陋相,也畫過深情相擁的母子……她的大嗓門和男子化氣概之下,卻隱藏著女子的敏感和哀傷。她把自己的愛和恨都埋藏在孤獨中,嚐試著一個人的突圍。
關聯人物:潘讚化、劉海粟、王守義等等。
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嚴蕊《卜算子》
初夏,荷花盛開的時節。
蕪湖新任海關監督潘讚化走馬上任,各路商僚前來迎賀,排場浩大。如此大費周章,為的……當然是希望潘監督在職務上網開一麵,給各位行行方便。
就是在這樣一個魚龍混雜、暗潮湧動的場麵,潘玉良出場了。對了,那時候,她還姓張,名喚張玉良。
她的出場,大概不會像影視劇中的鞏俐或是李嘉欣那麼引人注目。旗袍著身,姿態曼妙,一個眉眼就傾倒眾生。這樣的張玉良是不真實的。現實中的張玉良算不上美女。見過她的朋友都坦言她長得不好看,雖然不是貌若無鹽,卻也隻能以粗陋來形容。
這些都不打緊,因為她一開口,潘讚化就驚了。推杯換盞間,不禁將目光移到她身上。她唱的正是這一曲《卜算子》。
若是換了旁人,可能隻當是青樓妓館的尋常曲目,並不在意。可潘讚化是新式知識分子,又是詩人,他尊重女性,並且觀察細致。看到這個相貌粗鄙的妓女,唱這樣一支曲子,愁容滿麵,不賣笑,反倒似有所傷,潘讚化感到十分驚異。
《卜算子》相傳是南宋營妓嚴蕊所作。她品貌俱佳,自幼因出身卑微,而誤落風塵。後來,台州知府唐仲友因賞識她的才情,為之落籍,嚴蕊才得以從良。誰料,唐仲友後來陷入官場爭鬥,眾人便以此事來彈劾他,還譴責嚴蕊有傷風化。嚴蕊因此下獄,她為陳情伸冤,作了一曲《卜算子》。
詞中寫的是風塵女子的無奈,生不逢時,因為出身不好被迫淪落風塵,強顏歡笑。這樣的場麵,到了民國時期還在上演。
張玉良不美,甚至鮮少有笑顏。然而,她那愁容中露出一股錚錚氣節,是不甘為人下的負氣,亦是不願意就此認命的憤恨。像那初夏盛開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不久,潘讚化娶張玉良為妾,轟動一時。他們之間的愛情,一直讓人猜疑。潘讚化這樣的身份地位,為何會娶一個醜女?而且,潘讚化一直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又怎會在有妻子的情況下納妾?
私以為,潘讚化是革命者,他看到張玉良,看到的是一個時代的錯誤,而非一個相貌醜陋的妓女。而十七歲的張玉良,一無所長,即便從妓院裏被放出來,也沒有謀生的能力。潘讚化的出手相救,其中有對玉良的賞識與同情,同時也是義氣之舉。
在當時,很多新式知識分子都在外娶妻,將家中的舊妻置之不理,或是協議離婚。而潘讚化不同,他在迎娶張玉良的時候,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原配夫人。由此可以看出:起初,他對玉良,並不是愛到非你不可的地步,反而是帶著一種憐惜的情緒。
婚後,張玉良改姓潘。潘讚化思想開明,尊重女權,不會讓她改姓。倘若是按照妻隨夫姓的傳統,她也該叫潘張玉良。可是她不願,她要徹徹底底地扔掉過去,索性改名為潘玉良。
潘讚化對潘玉良,是再造之恩。聖經故事裏,上帝從亞當的身體中抽出一支肋骨,做成一個女人,乃為夏娃。而潘讚化對張玉良來說,是上帝,也是亞當。
潘讚化這個人,行為思想比較怪異,身材偉岸,舉止灑脫,被時人稱為“桐城怪傑”。他是安徽桐城人,早年與陳獨秀過從甚密。在蕪湖任職期間,他嚴整走私之風,為了避免關稅落入北洋軍閥手中,他直接將錢寄到同盟會,成為革命資金。
他與潘玉良成婚之時,親朋好友都十分不齒,不肯赴宴,最終隻有陳獨秀一人來為他們證婚。也是陳獨秀首先發現潘玉良的資質,認為時代不一樣了,女子也可成才。
成婚後,潘讚化的當務之急是教潘玉良識文斷字。這個上帝比較“無情”,主動將智慧果摘給了潘玉良,讓她見識到不一樣的世界,也因此改變了她的一生。
1913年,潘讚化被免去在蕪湖的職務,他攜潘玉良去了上海,住到了漁陽裏。在上海期間,他請了先生教潘玉良文化。漸漸地,她的繪畫天賦也逐漸顯現出來。她開始學習西洋畫基礎,素描、速寫……在當時來說,都是新鮮而陌生的。而潘玉良也開始成為第一代能夠學習西洋畫的中國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