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上官婉兒:從女囚到女首相(1)(1 / 3)

◆不服丈夫勝婦人

豆蔻梢頭,紅粉飛揚。嫋嫋細雨,桃樹枝頭飛滿紅霞。溪畔的人兒,似蝶兒一般輕柔,飄向了遠方。她驚才絕豔,也為情傷。曾經青梅竹馬,一朝變故,幾年離索。那些情,那些傷,全部藏進了紅梅妝。

連番變故,掖庭空茫茫,終出落一個婉兒,如浴火鳳凰。一朝立於金鑾殿上,卻難忘低首間,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轉成洞庭木葉傷。一生芳華流光,幾度重門中暗思量,天際兩抹孤雲,隨風散淒涼,一片癡情付於彷徨。《彩書怨》積塵累累,難找回那年少時光。

歎息,一聲歎息,卿已遠去,隻剩下,一地的淒涼。但是,請看,這桃花還依然,朵朵盛開。解三千愁怨,下碧海蘭舟。那就醉一場風花雪月吧,帶三千溫柔,吟一世桃李芬芳。

上官婉兒,又稱上官昭容,生於公元664年,逝於公元710年。唐代女官、女詩人、唐中宗昭容。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三門峽)人,唐初詩人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因替唐高宗起草謀廢皇後武則天的詔書被誅。時在繈褓中的婉兒與母親鄭氏被沒入掖庭。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被配入內庭為奴。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製誥多年,成為武則天私人政治力量中的重要一員,有“巾幗宰相”之名。中宗複辟,拜上官婉兒為昭容,大加信任,權勢更盛,在當時的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她與韋後同時被殺。

翻開史冊,沿著筆筆的墨色,看她帶著一身的才情,帶著出眾的容顏,從大唐的深處,緩緩走來,在那個皇位頻繁更迭的時代,在那個女皇稱製的歲月,留下一曲令人感歎的傳奇。她,生時全家遭遇了一場血腥屠殺,死時又是一場血雨腥風。她可謂是一則傳奇,一生跌宕起伏,曆經四朝,經曆了武則天革唐立周、中宗複辟等一係列激烈的政治鬥爭,其才華詩文不讓須眉男子,其人品功過頗具爭議。有人讚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極度推崇者有之,輕視鄙夷者有之,而她與武則天長達二十七年的共處亦讓後人津津樂道。她,就是大唐王朝第一才女上官婉兒。

“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複有女尚書決事宮闈。昭容兩朝專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響,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嬪,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跡秘九天之上,身沒重泉之下,嘉猷令範,代罕得聞,庶姬後學,嗚呼何仰。”上引乃出自有“燕許大手筆”之稱的著名詩人張說為《唐昭容上官氏文集》所作之序文。張說作為與上官婉兒同時代的人對上官氏做出了很高的評價。千年以來,人們對上官婉兒的評價卻眾說紛紜。上官婉兒的真實麵目被後人妄加塗改,任意點評。在一本武俠性質極濃卻冠以曆史小說題目的書裏,上官婉兒甚至成了身懷絕技的武術高手,並曾成功擊退欲行刺武則天的刺客。這是不符合史實的無稽之談。最為流行的是有關其私生活之淫亂的傳聞,理學家斥其騷婦之心,小說家更是繪形繪色地加以誇張渲染。《控鶴監秘記》把她描寫成滿口穢語、意欲色通天下男人的一流蕩婦。《唐史演義》這樣的曆史小說也多描寫其淫亂之行。那麼史上真實的婉兒是什麼樣的呢?

漢家婕妤唐昭容,工詩能賦千載同。自言才藝是天真,不服丈夫勝婦人。

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文才不凡,官運也頗稱亨通,二十來歲就中進士,當上了弘文館學士,四十來歲就成了高宗朝的三品侍郎。然而在高宗李治和皇後武則天的權力角逐中,他站在了李治的一邊,當李治對武則天起疑心的時候,上官儀趁機力主廢後並為之起草廢後詔書。從忠君的角度來看這個選擇是正確的,但是從時務的角度來看則是輸得無可再輸,何況他的忠心並沒有得到李治合乎身份的回報,當武則天聞訊趕來淚汪汪地申辯一番之後,李治立即就心軟了下來,不但打消了廢後的念頭,為了不至於後院起火,他還毫不猶豫地主動將上官儀拋出來當替罪羊:“這廢後的事絕非我的本意,全是上官儀教唆的。”上官家族的命運就此翻轉。武則天從此恨上了上官儀,指使許敬宗將他編排進了廢太子李忠的“謀逆案”。

那是在麟德元年冬,上官儀因“離間二聖、無人臣禮”的罪名被殺,連累全族獲罪,其子上官庭芝也被誅殺,為了維護李治的“夫妻感情”,上官儀就此付出了破家喪命的代價。但婉兒的母親鄭氏因是太常少卿鄭休遠之姊,她們母女才得以免死。可憐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一同被配沒掖廷。

從進入皇宮那一刻起,上天就注定了婉兒這一生將與這李家王朝,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這是公元664年,此時婉兒尚在繈褓之中。

繈褓中的婉兒根本不知道身邊發生的事情,她安睡在母親鄭氏的懷抱裏,從上官府進入了掖庭,從此由相府小姐變成了命如草芥的宮婢。《舊唐書·上官昭容傳》記載:“婉兒時在繈褓,隨母配入掖庭。及長,有文詞,明習吏事。”《新唐書·上官昭容傳》記載:“婉兒始生,與母配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