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劉采春:從歌舞場走向不歸路(1)(3 / 3)

隨著唐代商業的發達,嫁作商人婦的少女越來越多,因而有《囉嗊曲》

之類的作品出現,而閨婦、行人之所以聽到此曲“莫不漣泣”,正因為它寫的是一個有社會意義的題材,寫出了商人家庭的矛盾和苦悶。

◆風流足

作為流行歌手,沒有緋聞是紅不起來的,劉采春也難免緋聞四起。最著名的一次,是她在浙東演出時,與地方行政長官元稹的一場婚外戀情,元稹就是在成都與薛濤鬧姐弟戀的元才子。

元稹時任越州(今紹興)刺史、浙東觀察使,正趕上劉采春隨丈夫周季崇等從江蘇淮安來到紹興演出。

在觀看了劉采春的一次表演後,元長官立刻成為劉采春的粉絲,並且寫了篇聲情並茂的評論文章,極盡捧角之能事。這篇文章立馬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以元才子詩人兼領導的身份出此語,可是給足了劉采春麵子。劉采春在崇拜之餘,一頭紮進了元長官的懷抱。

劉采春當時二十五歲,充滿了少婦的嫵媚,比起薛濤的徐娘半老,對元才子當然更有吸引力。

這段情事據同時代人範攄在他的《雲溪友議》一書中的記載:“有俳優周季南、季崇,及妻劉采春自淮甸而來,善弄陸參軍,歌聲徹雲。篇詠雖不及(薛)濤,而華容莫之比也。”元稹也毫不掩飾自己為劉采春美貌所傾倒:“詩才雖不如濤,但容貌佚麗,非濤所能比也。”未見好才如好色者也,這個顛撲不破、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也適用於元大才子。

而劉采春對元稹這個大才子兼地方長官也是仰慕已久,於是兩人一拍即合,立馬進入蜜月期。別的官員搞緋聞都是地下的偷偷摸摸,而元稹則把這場情事搞得轟轟烈烈有聲有色。元稹當時已經給薛濤寫了一封信要接她過來,正當薛濤在那邊翹首等待、滿心期望時,元稹卻和劉采春熱戀上了,把薛濤忘得一幹二淨。

兩個人,一個羅敷有夫,一個使君有婦,卻公然以情人身份來往起來,時間長達七年之久。可憐的周季崇,就這樣被戴上了一頂純正的綠帽子。也有傳說,元稹給了周季崇丈夫一筆錢,就當買斷了劉采春。

元稹有個風流癖好,喜歡為相好的女人寫詩。當年,元才子和薛濤熱戀時,他寫了一首《寄贈薛濤》,後來與劉采春戀愛時,又寫了一首《贈劉采春》詩。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裹常州透額羅。正麵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娟多。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詩能唱望夫歌。

人患才少,元才子患才多;人患情少,元才子患情多。這位四處留情的文人,雖然好寫豔詞,倒是為後人留下了一些不入正史法眼的線索和資料。

首先,我們可以推斷,劉采春是個美女,並且是個很有氣質的美女。在元才子筆下,劉采春“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與尋常民間女子自是不同。

其次,我們還可以推測,劉采春是個時尚女郎。她愛打扮、會打扮,領導時尚新潮流:“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裹常州透額羅。”看來,劉采春的審美品味具有超前性,可能能及時了解國內各款的時裝和首飾新動向,她的裝束就是當時最流行的時裝,她的發式就是最時髦的發式,這是個穿名牌、講究生活品位的時尚女子。

最使元稹迷戀而為之心醉的,不止是劉采春的“新妝巧樣”,還有能聽她輕搖檀板,唱一曲“惱人腸斷”的《望夫歌》。

◆結局之謎

劉采春與元稹的緋聞雖然流傳甚廣,卻無疾而終。原因很簡單,劉采春與薛濤一樣,身份低賤,與元才子門不當戶不對。

所以元劉兩人的結局注定是“不求天長地久,隻求曾經擁有”。最後,元才子又成功地全身而退。

元稹與劉采春在相處七年後分手,甜過了,熱過了,癢來了,便拂袖而去,態度果斷堅決。元稹讓劉采春過上了七年的貴族生活,幸福了一陣子,而後恩愛戛然而止。

有人說,萬念俱灰的劉采春以跳江自殺來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如果沒有認識元稹,劉采春可能和丈夫一起浪跡天涯,夫唱婦隨,做一對長久夫妻。但偏偏遇上了元稹,並為了他拋棄周季崇。是的,元稹是個薄情之徒,是可恨的!可是,她自己難道就不可恨?玲瓏剔透的她該是頓悟了吧。她無言以對,隻能默默地懺悔。也許她想起了和周季崇昔日一路浪跡天涯的清貧而甜蜜的日子,婦唱夫隨、百般恩愛;想起了他的好,對她百依百順、疼愛有加、無微不至的關照;想起這段美滿幸福的婚姻,想起昔日美好的一切,硬是被自己踐踏了。就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樣,為了情人,拋夫棄子,結果又被情人拋棄了。她們都一樣,知道後悔了,可是回頭太難,隻能殉情來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