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哥倫比亞舉行了4年一次的總統選舉。保守黨總統候選人巴斯特拉達僅以4萬張選票的微弱優勢戰勝了當時執政呼聲最高的全國公眾聯盟的總統候選人海梅·貝德曼,登上了總統的寶座。全國公眾指責保守黨在大選中做了手腳,拒絕承認大選結果。由於全國公眾聯盟的申訴未能得到國會的支持,加之美英等西方國家對保守黨政府的承認,斯巴特拉達成為合法總統。同年4月19日,公眾聯盟領導人海梅·貝德曼和卡洛斯·托雷多醫生等人糾集聯盟黨內的極端分子,建立了後來令世人生畏的“四一九”運動組織,走上了以武力對抗保守黨的道路。1972年,該組織派出一個行動小組,潛入以南美獨立之父西蒙·玻利瓦爾命名的博物館,盜走了玻利瓦爾的長劍,聲稱要以此劍懲罰邪惡,匡扶正義。從此“四一九”運動開始了它的恐怖活動史。

2月28日是多米尼加共和國的獨立日,1980年的這一天,多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舉行招待會,慶祝獨立日。“四一九”運動組織得到這個情報後,立即派出了一個行動小組。當晚,由16名敢死隊員組成的行動小組喬裝打扮,混入了多米尼加大使館。將前來參加招待會的40多名外交官扣留當作人質,其中包括美國、委內瑞拉等國的大使,世界輿論為之大嘩。當時的哥倫比亞總統圖爾瓦略斷然拒絕同該組織進行談判,致使恐怖分子占領使館長達兩個月之久。最後在美國斡旋下得以政治解決。此後,哥倫比亞政府加緊了對“四一九”運動組織的清剿,同時對其同情者進行打擊。

由於軍警的多次圍殲行動,“四一九”運動的力量受到很大打擊,僅一年內就有600多名成員喪生,其核心領導人也都死的死、逃的逃,如1984年4月28日,海梅·貝德曼死於一次“飛行事故”;同年 8月 11日,卡洛斯·托雷多在布卡拉曼加遭人暗害;1985年5月,在與政府軍的一次武裝衝突中,安東尼奧·那瓦羅在腿部中彈並做了截肢手術後遷居哈瓦那。

為了保護殘存,“四一九”運動按兵不動,伺機報複。1985年11月6日,“四一九”運動的一支由35人組成的突擊隊在光天化日之下,突然武裝占領了坐落在市中心廣場、離總統府僅200米的哥倫比亞國務和司法大廈,包括最高法院大法官在內的110名人質全部死於恐怖分子的槍口之下,釀成了本世紀以來哥倫比亞曆史上最慘痛的恐怖事件。事件發生後,哥倫比亞總統在電視講話中聲稱,政府將采取一切手段鎮壓恐怖活動和懲辦凶手,並命令哥倫比亞情報和保安機構采取行動,不惜一切代價徹底鏟除“四一九”運動。

總統一聲令下,哥倫比亞的情報網加速運轉起來,不久之後,情報部門查明這次流血事件的元凶是“四一九”運動創始人之一、該組織的理論家兼最高軍事首腦阿爾瓦羅·法拉第。全國保安及情報機構立即加緊行動,製訂了追殺阿爾瓦羅的“討債行動計劃”,發誓要不惜任何代價討還司法大廈血債。

這時,在哥第二大城市加裏市郊,哥倫比亞保安部隊同一夥“四一九”運動組織成員發生了武裝衝突,20多恐怖分子被打死,其餘3人生俘。經嚴酷審訊,一名化名“阿利托”的家夥承認自己是“四一九”運動最高領導人的聯絡員,有機會接近各地領導人。哥情報機構如獲至寶,為達到誘殲“四一九”運動領導人阿爾瓦羅·法拉第的目的,他們派人將“阿利托”全家“請”到保安機構的某個基地保護起來,同時也把“阿利托”從監獄送回家中團聚。幾天後,在哥倫比亞情報機構的精心安排下,“阿利托”率3名“同監”“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