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英國,倫敦的維吉尼亞公司將大批移民送往詹姆斯鎮,而它的老對頭普利茅斯公司也不甘示弱。根據1600年雙方所協定的條款,將維吉尼亞公司分為倫敦公司和普利茅斯公司,更規定普利茅斯公司在現在的緬因州到馬裏蘭州間的地帶享有建立殖民地的權利。
1600年12月,在倫敦公司派出的移民們尚未出發之前,普利茅斯公司的商人即搶先一步,派出一支探險隊前往北大西洋沿岸。但是,探險隊隻到達西印度群島,就遭到西班牙人的搶奪,不得不返回英國。1601年5月,普利茅斯公司再度派遣探險隊出發,一行人總算到達緬因州的海岸,而在魁內貝克河河口設立了前哨基地--波普姆屯墾區。但是,這批移民們在體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酷寒”冬季後,就放棄了在美洲大陸定居的念頭而回到英國。因此,普利茅斯公司的兩次移民都遭到失敗的命運。
1602年5月14日,戈芝諾德一行人搭乘“協和號”船出發。經過近二個月的辛苦航行,終於到達了滿是岩石的緬因州海岸。
他們看到了一幅令人驚奇的景象--有六名印地安人劃著歐洲式的小型釣魚船過來,船上的領導者還穿著水手的服裝。戈芝諾德從這個奇裝異服的印地安人口中得知,最近有一批法國的漁夫、貿易商為尋求鯉魚而來到近海。
數天後,戈芝諾德將船駛進南方的大海灣,與部下一起垂釣,因而證實了新英格蘭沿岸海域,是個蘊藏大量魚類的漁場。其中之一的船員,曾在日記中這樣記載:“隻須數小時的網撈,船上就裝滿了鯉魚,有時不得不把大半的魚,重新拋回海中。” 由這一段描寫更令人確信,從3月到5月,新英格蘭的魚獲量遠勝於芬蘭海域的魚獲量。後來,人們便把此地命名為“鯉魚角”。
戈芝諾德繞過鯉魚角,登上了南塔克特、馬沙文雅等島嶼。在這些島上,他們發現此地的草比英國本土的還要大。此外,他們到處都可以看到草莓、板栗、葡萄等等。後來,他們前進到西邊的伊利莎白島,這裏的土地肥沃得叫人難以相信--隻要將小麥、大麥、燕麥的種子撒在地上,不到二個禮拜,竟已長到23公分高了。此外,這裏還長著茂密的樹木,例如杉樹、山毛棒、樟木等。而他們所要尋找的樟木,也就是在這裏發現的。
戈芝諾德將他們隨船帶的小裝飾品送給島上的印地安人來贏取他們的好感。印地安人對白種人友好的態度深表感激,於是,他們將樟木樹皮剝下來做為回報。並且,還幫忙把樟木樹皮搬到船上。載滿了樟木後,戈芝諾德於是揚帆駛回英國。臨走之前,還為友好的印地安人吹奏喇叭,以表示告別。
1605年,在喬治·威瑪斯船長的率領下,探險隊第二次前往新英格蘭海岸調查。這次的航行是由英國的兩名富豪斐迪南·哥奇斯爵士和約翰·波普姆爵士所支持。在這之前,他們就很渴望去緬因州海岸建立殖民地。
1605年3月,威瑪斯船長駕著“大天使號”,由倫敦往西南方向航行。經過五個禮拜的航海,到達南塔克特海峽。威瑪斯船長把船駛到鯉魚角附近,再繞過鯉魚角北上,到達緬因海岸的一個島上,並且在島上登陸,隨即有一群印地安人向他們走過來。根據大天使號的一名水手詹姆斯·羅傑爾稱:船員們把種種禮物送給印地安人以取悅他們。
禮物中有“戒指、印地安人插在頭上的孔羽毛及嚐了一口就不想喝的白蘭地酒。”羅傑爾繼續報告威瑪斯與印地安人的交易,這對白人大有幫助,即“白種人拿著價錢不過四、五先令的小刀、茶杯、梳子及其他雜物,跟印地安人換取四十多張上等品質的海獺皮。”
威瑪斯船長拿出一塊磁石給印地安人看。根據羅傑爾的敘述:“把磁石貼上船長的劍和我的劍,使劍帶有磁性……這麼一來,劍可以緊緊把小刀吸住……。隻要巧妙地操縱劍身,小刀就可以在上麵旋轉不已。我們之所以這麼做,是要讓印地安人相信我們是某一種偉大力量的代表人,以便讓他們對我們產生敬畏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