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世事起伏表名伶(3 / 3)

在爭論與內戰中,梅蘭芳背著諸多為國民黨工作的問題,在周恩來直接而又誠懇的挽留之下,拒絕了齊如山等人的力勸,選擇留在了他所深沉愛戀、並願為之付出生命的族人身邊,與諸多留下來的名流們,一起迎接一個新的時代。

(三)代表京劇

中華民族的內戰總算結束了,昔日的溫山軟水慢慢地從炮聲的噩夢中蘇醒過來,山水依舊,明月依舊,曾經燕鳴的黃昏依舊,隻是日月已換了新天。新中國對待藝人的方式是全新的,在這個時代之中,梅蘭芳將擁有一個新的角色。

在新中國,戲劇演員和工人農民一樣,上升為國家的主人,這讓梅蘭芳既激動又感慨,從而滿懷希望地迎接這個新時代,雖然很快就發生了一件讓他不愉快的事。政協成立之初,所有人都認為以梅蘭芳的名聲和操守自然是政協委員的不二人選,但被當時黨內第一秀才胡喬木從提名名單中剔除。還好,名單到毛澤東手裏時,毛澤東立刻嚴厲批評了胡喬木,並以團結和改造的政策親自將梅蘭芳提名為全國政協常務委員,讓他以此身份參加開國大典。自此之後,梅蘭芳成了官員,開始忙於各種各樣的政治活動。

這些聲名曾給過梅蘭芳無數的榮譽,也為他帶來無數的災難。但對於梅蘭芳自己,卻隻願意專心於推進京劇藝術的發展。

所以,當北京陷於災難梅蘭芳不得不退避上海之時,他每年都要抽空回到北京,除了要祭祖探親之外,天橋下有無數挨餓的同行在等著他的救濟,祖師爺也在等待他的進香。那些同行或是他父親的同輩,或是曾與他同台演出的同事,如今因民族的災難每天賺不到幾毛錢,站在天橋下,蓬頭垢麵,衣衫襤褸。梅相公的汽車一駛進天橋,他們就扶老攜幼地擁上前來,向梅相公請安,叫孫子給梅相公叩頭。而此時梅蘭芳總是滿含熱淚地倉皇蹲下,像遠道歸來的孩子,扶起他的大爺、老伯,然後將孝敬他們的紅包一一遞過去,這些叔叔、大爺、老伯們的淚水不由自主地從眼角淌出,流到那破舊的滿是油漬的羊皮袍子上去。在梅蘭芳心中,梨園就是他的家,梨園子弟們是未來的希望,再苦再難他都必須堅持下去。

所以,當我們的民族從災難的旋渦中掙紮而出之時,年過五旬的梅蘭芳依舊選擇唱下去。此時梅蘭芳的一對子女已經成人,他的弟子薑妙香、蕭長華也一樣可以在舞台上唱盡風華。可是沒了梅蘭芳,有誰願意掏腰包走進梅劇團的戲院呢?當時,戲曲這個行業在歌曲的衝擊下,在新興電影、話劇的圍攻下,在人們的生活朝不保夕的環境下,沒了梅蘭芳,誰又在乎京劇行當是否存在呢?後來,人們忙於滿懷欣喜地迎接一個新的世界,拋棄一切舊的事物,沒了梅蘭芳,誰又願意仔細去分析在京劇的世界中有珍珠、有黃金呢?在那個以否定過去、認定進化論的時代理念中,誰又會去反思傳統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呢?

所以,無論是在民族的生死存亡麵前,還是在政治的升遷變動之時,我們的梅蘭芳都在京劇那裏,不舍不棄,不悲不喜。無論是魯迅的後繼者們嚴詞批評他,還是頂著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中國京劇院院長、中國戲曲學院院長的他與那接踵而來的新京劇無任何關係,他都選擇言論上不爭論、實際上不放棄的人生態度。終於,在建國十周年之際,梅蘭芳為世人奉獻了集梅派藝術之大成的《穆桂英掛帥》,使京劇再次引起世人的注意。

《穆桂英掛帥》改編自豫劇,演的是53歲的穆桂英雖然對朝廷總負楊家充滿了怨氣,但在民族危難的時候,她仍選擇再次披掛上陣的故事。53歲的穆桂英在曆經人世滄桑、看淡世態炎涼後,表現出鉛華落盡後的豪氣,至純淨而又至陽剛。“猛聽得金鼓響畫角聲震,喚起我破天門壯誌淩雲。想當年桃花馬上威風凜凜,敵血飛濺石榴裙。有生之日責當盡,寸土怎能夠屬他人!番王小醜何足論,我一劍能擋百萬兵。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叫侍兒快與我把戎裝端整,抱帥印到校場指揮三軍。”

於無聲處聽驚雷,已經65歲的梅蘭芳此時在淡然平和之中爆發出了萬丈光華。如果說梅蘭芳少年時期的表演像《詩經》中的詩歌,彌漫著少女的文弱與清純;青年時期的表演像宋詞,如牡丹般濃烈而華彩,那麼今日梅蘭芳的表演就像李白的詩歌,在收放自如之中境界大開。

1961年5月31日,梅蘭芳在中國科學院為科學家們演出《穆桂英掛帥》,這是他一生中最後的演出。7月,因心絞痛入北京阜外醫院治療,8月8日病逝世,終年6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