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家世源流(1 / 1)

公元前770年,是中國曆史發展長河中極不平常的一年。

這一年,新即位的西周天子平王把都城由鎬京(今陝西西安市西)東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從此王室衰微,大國爭霸,一個新的時代——分裂割據的春秋時代開始了。也就是在這一年,秦人首領襄公因護送王室東遷有功,被周平王正式冊封為諸侯,允許他在西周故地關中建立自己的國家。

西周王朝統一天下後,嬴姓部族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氏族成員全部淪為周王室的種族奴隸。周公用強製手段驅逐他們離開原來的生活區域,遷往遙遠荒涼的黃土高原西部。重重關山,漫漫長途,這支嬴姓部族一路扶老攜幼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一直走到西周統治疆域的“西垂”(今甘肅東部清水縣)。由於此地名“秦”,這一支嬴姓部族便被人們正式稱為“秦人”。秦人的職責是為周王室養馬和趕車,實際上他們的普通成員也如同牲畜一般,經常被周天子當做賞賜臣下的物品。

但是讓秦襄公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是:秦人是一支永遠不會服輸的部族,他們的身上永遠奔流著祖先昂揚奮發、威武不屈的血液。即使在蒼野茫茫、缺衣少糧的艱辛歲月裏,他們也始終抱著複興種族的偉大抱負,默默耕耘著希望,勢力也一天天發展壯大起來。

周宣王時期,日益發展的秦人部落開始引起了周王室的注意和憂慮,便采取了驅狼吞虎之計,正式封秦人首領秦仲為大夫,命令他統領部族向周王室的另外一個敵人——戎、狄部落發起進攻。秦仲就是襄公的祖父,他迫於王命,同時也是為了秦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先後兩次發兵攻打西戎,結果都因寡不敵眾而慘敗,連秦仲本人也戰死沙場。襄公的父親莊公繼位後,即率領五個兄弟三個兒子統兵七千,大舉討伐西戎,特別是長子世父為祖父報仇心切,手持長戟奮力衝入敵陣,結果身陷重圍,血染征袍,力盡被執。直到襄公即位後才用重金將兄長贖回。

而今秦國初立,要想挺進關中,取得封地,就必須同戎、狄展開最後決戰。襄公大步走出廟門,望著早已侍立在外、靜等他發號施令的全體部族將士,將手中長劍一揮道:“兵發關中!”

秦人建國初期與戎、狄部落的艱苦鏖戰開始了。在這場漫長而殘酷的拉鋸戰中,不知有多少秦人將士一去不返,長眠在關中原野;他們的開國者襄公也在公元前766年的一次戰爭中倒下了高大的身軀,再也沒有醒來。但秦人舉族上下都深深懂得隻有戰爭才能求得生存、求得發展這個硬道理,所以每次戰爭結束後,將士們都擦幹身上的血跡,掩埋了同伴的屍體,揮淚告別妻子兒女,又匆匆踏上新的征程。經過整整五代國君和全體族人近百年的前仆後繼,奮勇廝殺,秦人終於擊敗了強大的戎、狄部落,取得了關中封地,建立起一個以周原為中心,西起甘肅天水、東到陝西華縣的千裏之國。

到了秦穆公嬴任好統治時期(前659—前621年),秦國已發展成為一個虎踞關中、雄視東方的強盛奴隸製國家。這一時期秦國文有百裏奚、蹇叔、由餘等謀士輔政,武有公孫枝、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猛將主軍,兵強馬壯,國勢鼎盛,數次飲馬黃河,耀武中原,攻晉伐鄭,擊楚滅滑,展現了秦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在諸侯割據戰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東進鋒芒受到遏製後,秦穆公轉而西征,取得了“益國十二,開地千裏”的輝煌勝利,把黃河以西的廣大地區置於秦國的統治之下。秦穆公因此而名揚史冊,成為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