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勝燕(1 / 3)

秦滅六國的第三個戰略目標是燕國。

荊軻刺秦王是秦滅燕國過程中的一支悲壯的插曲。

公元前230年,秦軍攻入韓都,俘虜韓王安,接著又發兵攻趙,兵臨易水,對燕國構成直接的嚴重威脅,燕國危在旦夕。

危亡關頭,燕太子丹派荊軻入秦刺殺秦王政,於是引出了一段荊軻刺秦王的悲壯故事。

燕太子丹年少時曾在趙都邯鄲充當人質,而秦王政出生於邯鄲,二人當年曾是少年時代的好友。待嬴政在秦國即王位後,太子丹又到秦都鹹陽充當人質。秦王政對昔日在趙國時的少年好友不大禮貌。太子丹請秦王允許他回國,秦王政卻說:“待烏鴉頭上生出白毛,馬頭上生角的時候,便答應你回國。”太子丹於是心中怨恨不已,便暗中逃離秦國。回到燕國後,太子丹一心想向秦王政報仇。可是,燕國國小力弱,而秦國日夜出兵於山東,兵臨燕國,太子丹於急難之中向自己的師傅鞠武求教。鞠武向太子丹獻計,被太子丹認為是“曠日彌久”。於是,鞠武便把太子丹引見給田光先生。當太子丹向田光“以圖國事”時,田光向太子丹推薦荊軻堪任大事。

荊軻是衛國人,人稱慶卿。來到燕國後,人們又稱他為荊卿。荊卿喜好讀書擊劍,不被衛君見用,便遊於邯鄲,又經邯鄲來到燕國都城。在燕都,荊軻與狗屠以及善於擊築(築是類似琴的一種樂器)的高漸離交遊,飲酒擊築,高歌於市中,旁若無人。這位飲酒於市井的荊軻,為人深沉而喜好讀書,在各諸侯國所交遊的人,皆為名流豪傑及德高望重之人。來到燕國後,不久便與處士田光結為好友。田光知荊軻心懷大誌,非等閑之輩,所以太子丹以“燕秦不兩立”向田光討教時,田光便說自身已經年老無能,但自己的好友荊軻卻不會使太子丹失望。

太子丹聞言後高興地問道:“可否通過先生結交荊卿?”

“可以。”田光答道。

於是田光先生起身告辭說:“請允許我事先告知荊卿。”

太子丹送田光至家門,別時告誡田光說:“適才所言乃國家大事,萬望先生不要泄露於外人。”

“是的。”田光俯首而笑著回答。

田光曲背彎腰地往見荊卿,對他說:“光與先生相友善,燕都中無人不知。今日太子丹以‘燕秦誓不兩立’的機密大事向我求助,無奈我已年老無能,願先生留意於此事。光私下自認為不是外人,因此把足下推薦給太子丹,願足下親自前往太子丹宮中走上一遭,便會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遵命照辦。”荊軻回答說。

“我聽人說,有賢德的人行事,應不至於引起他人懷疑。今日分別時太子丹告誡田光說:‘剛才所言乃國家大事,萬望先生不要泄露於外人’,這是太子丹對我田光不信任啊!一個人的行為使人有所懷疑,說明他並非是有節操的俠義之人。”

田光向荊軻談及太子丹的有所懷疑,其目的是想用自殺來激勵荊軻,使他下定決心,誓死為太子丹向秦國報仇。於是,田光又接著向荊軻說道:“願您快快到太子丹那裏去,就說田光已自刎而死,用來表明我不會將此事泄露於外人。”田光話音剛落,便自刎而死於荊軻麵前。

荊軻見田光以死明誌,便十分悲痛地立即前往見太子丹,告知田光已自刎而死,而且把田光囑托的話轉告太子丹。太子丹聞知後十分激動,心中對田光的壯烈行為欽佩不已,明白了田光自殺的用意。於是,太子丹再拜而跪,膝行向前,痛哭流涕。過了一會兒,太子丹才強抑悲痛地開口說道:“丹之所以告誡田先生勿泄於外人,是因為想要成就機密大事。今天田先生用一死來表明不會對他人言及此事,真是出乎丹的意料!”

當荊軻坐定後,太子丹避席向荊軻叩頭說道:“田先生不以丹為不才,使我有幸在您的麵前,敢於有所求助,這真是上天哀憐燕國,不使其無依無靠啊。今天秦王政有貪利之心,而欲望又無法滿足。如不占有天下土地,稱王於天下,他的意願就不會滿足。而今秦已俘虜韓王,占有韓國全部土地。又發兵南下伐楚,北上兵臨趙國,王翦率數十萬大軍進至漳(今河北省南部)、鄴(今河北磁縣南)一線,而李信出兵於太原(今山西中部)、雲中(今內蒙土默特一帶)。趙國無力抵擋秦軍,必定稱臣降秦。趙稱臣於秦,禍患必定降至燕國。燕國弱小,數年來困於抵禦外敵,今日動員全國的兵力也不足以抵擋秦軍。各諸侯國又都畏懼秦國,不敢聯合抗秦。以丹私下的愚計,認為真能得到天下的勇士,使其出使秦國,用重利向秦人炫示。秦王政貪利,勢必願意接受。如能在鹹陽宮中劫持秦王,逼他全部退還侵占的諸侯土地,像當年曹劌用匕首逼迫齊桓公退還侵占的魯國土地那樣,那就太好了;如果秦王政不答應退還侵占的諸侯土地,便可當即將他刺死。秦國的大將都統兵在外,聞知國內有亂,必定君臣相疑。這時各諸侯國乘機聯合攻秦,秦國必破無疑,這便是丹的最大心願,隻是一時找不到可以堪任這一重大使命的人,望荊卿留意於此事。”

荊軻心裏明白太子丹的意圖是想讓自己肩負起這一使命,便推辭說:“這是國家的大事,臣才能低下,恐不足以擔負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