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話音剛落,光祿勳梁鬆就出班高聲奏道:“恭喜皇上,祝福陛下,萬歲,可喜可賀呀!”光武帝莫名其妙的樣子問:“梁愛卿,莫非你懂得解夢不成?”梁鬆急忙答道:“臣潛心研究周公解夢多年,無論什麼夢一聽便知吉凶,皇上這夢可是大吉大利之夢,千載難尋呀!”光武帝搖搖頭,頗帶不悅地說:“朕向來反對臣子故意掩蓋真相取悅寡人,朕雖不懂解夢之理,但這眾多大臣中也一定另有人深請此道吧?”光武帝看著其他大臣。
尚書令丁邯上前奏道:“對於解夢臣也略知一二,梁大人說得一點不錯,皇上這夢確實是上上佳夢。”光武帝將信將疑的樣子問:“既然二位愛卿都說朕的夢是上好之夢,但不知好在哪裏,朕怎麼一點也沒有感覺到呢?”丁邯說道:“皇上所做的這種夢倘若落在一般百姓或者朝廷大臣們身上也算不得上好之夢,不過預示著升遷或發財,但對於皇上,就不同了。臣可以用性命作保,作為皇帝能做這樣的夢千古稀少,因為陛下這夢預示著要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這難道不是可喜可賀的特大喜事麼?”其餘的大臣一聽丁邯這麼說,都是一愣,立即交頭結耳議論起來,忽然,司空馮魴、司徒馮勤、太尉趙熹三人同時走上前,異口同聲說道:“上蒼昭佑陛下封禪泰山,臣等恭請吾皇早日舉行封禪大典! ”文武大臣一看這三人率先奏請皇上到泰山封禪,誰還敢怠慢,都紛紛下跪山呼萬歲,懇請光武帝早日封禪。
光武帝內心喜不自勝,表麵上仍謙和地說道:“這數百年來,除了秦皇漢武之外,沒有第三人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朕自思也隻是一個平庸的帝王,哪有資格上泰山現醜呢?傳之後世,豈不令大方之家貽笑寡人不自量力?秦皇奮六世餘烈發憤圖強,囊括四海,並吞八荒,一舉掃滅六國而統一天下,後來又南定吳越北討匈奴,築長城作為北國邊防屏障,此外還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其功績勝過三皇五帝,因此自擬尊號為始皇帝。再說我大漢孝武皇帝,雖然不是開國之君,但上承高祖、文景之治,十六歲登基為帝,任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派張騫、衛青出使西域,開通通往西域的絲綢商路,又派衛青、李廣、霍去病北討匈奴,擴大了疆域,鞏固了邊防,使漢室空前強盛,外敵來附,國泰民安。”光武帝說到這裏,稍稍停頓了一下,略帶感慨地說:“朕與孝武帝相比,實在感到慚愧,慚愧。”丁邯不急不慢地起身奏道:“皇上自謙了,以臣私下愚見,皇上功德不僅可以同秦皇漢武媲美,而且有過之無不及。”光武帝不待丁邯說下去,猛地一拍禦案斥道:“大膽的丁邯,你,你敢詆毀孝武皇帝,奉承寡人! ”“皇上息怒!”丁邯深深一揖,“請皇上聽臣把話說完,如果臣真的打半句誑語來奉承皇上,再請皇上治臣的罪也不晚。”光武帝餘怒未消:“朕先饒過你,你快把話說完,若有誑語決不饒恕!”丁邯說道:“皇上雖是漢室之胄,實為布衣起家,受天命於漢室垂危之際,舍家起兵征討莽賊,救王室於危難之中,使漢室帝祚斷而又續,於國於民有社稷再造之功,類同於秦室高祖。吾皇白手起家後,棘陽一戰,至親死難數十人,昆陽鏖戰,多虧陛下指揮有方才以少勝多,取得大捷,但胞兄死難。更始在位,皇上有功而不得重用,委自枉屈,忍辱負重,隻身數百人持節河北,此時更顯示出皇上的雄才大略與過人之處,聯姻和劉揚,借兵滅王郎,獨樹一幟奠定帝業。慧眼獨具,力排眾議,建都洛陽,然後奪關中平河漢,降赤眉,踏平中原,征劉永,震懾江南。後來又逼降了張步,鎮壓彭寵,鞏固中原。接下來禦駕親征隗囂,擊殺西蜀公孫述,使竇融、盧芳歸順,從而天下一統,在這統一大業的每次大的征戰中,哪一次沒有皇上您的身影?”丁邯說到這裏早已二目含淚,他隻得舉袖輕拭一下淚水,又動情地說道:“常言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皇上時常用這句話告誡群臣更提醒自己,為了發揚光大漢室,皇上效法文景皇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先後多次頒詔天下減免徭役賦稅。興修水利,整治黃水。開荒墾田,修邊安民,撫恤貧困,救濟災民。為了節省節開支減輕百姓負擔,皇上還下令將士守邊屯田,裁並郡國,省減吏員。皇上輕刑省罰,下令核查土地、釋放奴婢更是獲得天下蒼生稱頌。若論及皇上的美德,更是千古獨一無二。有人說自古君王隻可同苦而不可同甘,皇上卻是既能同苦又能同甘。全國統一後,許多大臣坐臥不安,擔心皇上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可是皇上卻對有功之臣封侯拜相蔭及子孫。皇上重孝尊道,表彰節義,顯拔幽隱,對同黨關懷備至,對嚴光更是厚愛有加,他一個布衣之身,皇上卻不認為卑賤與他同飲同睡。皇上雖貴為天子,卻勤儉節約,事必躬行。皇上為人謙和,寬厚愛人的美德更是天下人人皆知 ——”丁邯號啕大哭,一字一句地說:“皇——上——臣——臣句句是實,請 ——皇— —上——聖裁!”馮魴、馮勤、趙熹三人再次奏道:“皇上,丁大人句句是實呀,請皇上早日作出封禪的決定吧。”其他王公大臣也再次跪奏:“皇上英明,理應泰山封禪,否則,不足以昭示皇上之功勳。”光武帝還在猶豫。
這時,丁邯以頭擊地,露出斑斑血跡,泣聲說道:“皇上謙恭仁愛之心百世無有,但皇上之功可與天地同壽與日月齊輝,如今又有神祗降臨陛下,昭示皇上封禪泰山。倘若皇上不應天昭,隻怕於國於民非禍而害,望皇上為天下蒼生著想也應當封禪呐——”光武帝大為感動,從禦座上緩緩站起,賜眾大臣平身,然後心情沉鬱,麵色凝重地說:“朕聽了丁愛卿一席話,又見這麼多大臣再三跪請,朕內心感觸頗深,知道眾卿對朕的一片赤誠之心,朕之所以能有天下正是因為朕有這麼多赤膽忠心的大臣啊!丁卿列舉了朕的這麼多功勞,但朕都認為這些功績都是眾朝臣的,至少是你們及那些死難的將士們與朕一起取得的。祭遵、來歙、岑彭,還有胞兄、大嫂、二姐等都在征討中死難,許多將帥曆經百戰有幸存活,但也是傷痕累累疲憊不堪,沒有隨朕過上幾天安閑的日子都一一舍朕而去,朕感到內疚啊!”光武帝稍停片刻,也淚流滿麵地說:“如果讓朕封禪泰山,朕隻是向上天奏報這些隨朕東征西討有功大臣的功勳,還有你們這些王公大臣,才是大漢朝的頂梁柱!”光武帝話音剛落,就有快馬送來的奏表說南陽郡自水鄉前天突然風雨大作,天降五色奇石,上麵刻有圖讖。
光武帝命人打開送來的五色奇石,上麵果然刻著一行字:河洛出,會昌符。
眾人不理解五色奇石上的讖語是什麼意思,梁鬆提醒說:“河洛也許是上古留下的《河圖》與《洛書》,隻要找到這兩書看一看可能會明白讖語上的暗示。”梁鬆這一提示,眾人都認為有道理,光武帝便命人取來《河圖》、《洛書》。梁鬆先看看河圖,見河圖上的圖案與五色奇石上的彩繪類似,再一看《洛書》上麵果然有《會昌符》,隻見上麵寫著:赤劉之九,令命岱宗。
不克慎重,何益於承。誠善用之,奸偽不萌。
梁鬆立即向光武帝叩首說:“皇上,數百年前就命定皇上要封禪泰山,近年來風調雨順,國富民強,中興之勢觸動了天地,再次降征兆於陛下,暗示皇上盡快封禪。”光武帝慎重地點點頭:“既然上天這樣指示,朕作為天之子,代天管理民事,隻好聽從上天的安排去泰山封禪,為百姓祈禱福祐。”於是,光武帝下令梁鬆、丁邯、馮魴、馮勤、趙熹等人負責封禪事宜,早早作好準備,並選定吉日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除了帝鄉出現征兆外,接下來會稽郡出現魚腹呈書,東海郡有鸚鵡暗語,代郡有一牛三犢等等,這等征兆使百姓對上天要求光武帝泰山封禪深信不疑,正當光武帝選定正月二十八正式出書去泰山封禪時,京師洛陽卻出了一件人命案,鬧得洛陽滿城風語,也攪得光武帝坐臥不安。
本來這件人命案並不算什麼,洛陽令董宣依法處死一個仗勢欺人的家奴,可是,這家奴卻不是一般人家的,而是光武帝的大姐湖陽公主府上的,並且湖陽公主與這家奴有著一種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微妙的關係,整個案子就複雜起來。
說起湖陽公主,我們還得回頭敘述一下:湖陽公主就是劉秀大姐劉黃,因為劉秀早年喪父,大姐在劉秀的成長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她對劉秀特別疼愛。在劉秀很小的時候,家中有好吃的,劉黃總是首先想著劉秀,家中有好穿的,劉黃總給劉秀留著,若是幹農活料理家務,劉黃卻不讓劉秀插手,讓劉秀有充裕的時間讀書。
劉秀起兵反莽後,劉黃和丈夫田牧也參加了劉秀的大軍。王莽新朝地皇三年冬天,劉秀率軍攻打淯陽縣境內的小長安,遭到了王莽軍隊的截擊,田牧與劉黃為了掩護劉秀突圍,反以二千多人的兵力鉗製了莽軍一萬多人,從而使劉秀突圍成功。但是田牧等一千多人全部拚死在戰場,劉黃雖然幸免於難也身受多處重傷。
田牧死後,劉秀十分愧疚,覺得自己對不起大姐,曾多次勸劉黃另嫁他人,劉黃都以四處征戰沒有固定居所為由拒絕了。直到劉秀定都洛陽,才把給劉黃尋夫的事提到日程上。
劉秀見太中大夫宋弘為人正直,品行端正,想讓劉黃嫁給宋弘,私下派人一打聽,宋弘已有妻室,劉秀隻好作罷。誰知事過不久,劉黃主動找到劉秀說隻要宋弘答應有妻室也行,她甘願做二房。
宋弘是長安人,漢玄帝、平帝時為侍中,赤眉軍攻入長安時曾派人挾迫宋弘入軍為宮,宋弘守死不肯,投水自盡,後被家人救出才免於死難。劉秀稱帝後聽說宋弘節烈,特意請他入京拜為太中大夫。
劉秀聽說大司徒蔡茂和宋弘關係密切,就派蔡茂向宋弘提婚,並向宋弘許下諾言,隻要答應婚事,立即封他為宣平侯。當蔡茂把劉秀的意思轉告宋弘時,宋弘一口拒絕了。
劉秀昕到蔡茂的報告有些不相信,決定親自找宋弘談談。
劉秀在南宮嘉德殿單獨召見了宋弘,並在殿後竹簾裏設一個席座,請湖陽公主在裏麵偷聽。劉秀委婉地提出湖陽公主一事,並說貴易交富易妻,大丈夫三妻四妾也屬正常。宋弘卻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三妻四妾就是對感情的不忠,委婉地拒絕了劉秀的提親。
湖陽公主在簾後聽了宋弘與劉秀的對話,十分氣惱,自己堂堂一國公主給人做小老婆人都不願意,覺得受了很大侮辱。一氣之下發誓永不再嫁。果然,從此以後再也不提嫁人的事,劉秀幾次勸說都不聽,也隻好作罷,但在心中劉秀總覺得欠下大姐一個人情。
湖陽公主這樣的老寡婦,不嫁人但身邊卻不缺男人,不知是嫉妒還是有些心理變態,她府中傭人不要女性,一律是清一色的青年小夥子。被洛陽令依法處死湖陽公主家奴,就是湖陽公主府邸總管呂兆中,他明為總管實際上卻是劉黃的情夫,更是她的皮條客。
光武帝對湖陽公主的胡鬧也有所耳聞,對這種事他也不便明說,何況大姐沒有丈夫,偶爾做點出格的事也在所難免,因此光武帝隻當作不知,從來也沒出麵幹涉過,想不到這次竟然鬧得太大,惹出一場官司。
事情是這樣的:湖陽公主好像與常人有些不同,她越老欲念似乎越旺,並且一定要年輕力壯的青年小夥,最好是處男。就因為這個,呂兆中暗地裏時常一愁莫展。湖陽公主不僅讓呂兆中給她尋找俊美少男,有時自己也親自外出尋找,隻要她看上的男人,千方百計都要搞到手。
一天,湖陽公主化裝成一名農家老婦人上街賣花,碰到一位翩翩少年,湖陽公主當時就動了心,讓呂兆中一打聽,才知是剛選人太學的孝廉名叫粱府,河南新鄭人。湖陽公主先讓呂兆中到太學找梁府,問他是否同意到府中侍陪,許下諾言,隻要同意立即向皇上給他懇求官職,梁府堅決不從。湖陽公主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命令呂兆中帶人把梁府強行綁架到府中,梁府仍然不答應,並且說一通羞辱湖陽公主的話。
湖陽公主惱羞成怒,下令呂兆中把梁府照死裏打,並割掉梁府的陽具。梁府一個文弱書生怎麼經得起呂兆中這幫人肆無忌憚地折騰,按呂兆中的話講還沒有動真格的他就一命嗚呼了。
出了人命案湖陽公主並不在乎,這樣的事也不是頭一次了,按照往常的慣例讓呂兆中找個借口花上幾個錢就擺平了。這一次卻出乎意料,不僅梁府的家人不答應,太學裏的許多學生也十分憤慨,一怒之下告了官。
洛陽令董宣接案後也很憤怒,但礙於皇室尊嚴也不好將湖陽公主治罪,隻把呂兆中拘捕了。
起初,湖陽公主以為董宣拘捕呂兆中隻是為了平民憤,做做樣子給人看的。誰知不久傳出話來,董宣已把呂兆中定了死罪押進死牢。湖陽公主幾次派人向董宣要人都被董宣拒絕了,後來湖陽公主親自出馬去找董宣,董宣不僅不給,反而把湖陽公主訓斥一頓。湖陽公主走後,董宣估計她可能去找皇上,趁光武帝旨意未下之前把呂兆中給殺了。
湖陽公主對董宣本來就窩著一肚子火,又聽說呂兆中被殺,更是惱火,哭著跑到宮中告狀,說董宣一個小小洛陽令目無尊長,故意斬殺皇室家臣來蔑視皇威,如果不嚴懲董宣,皇家名譽威風掃地,她也不願活了。
光武帝正為封禪的事每天演習著各種禮儀忙得不亦樂乎,聽到大姐的哭訴也很惱火,命人把董宣召來,揚言要殺董宣。
董宣入宮拜見光武帝,憤怒地說道:“陛下憑聖德感動天地使大漢社稷呈現中興之勢,如今又天降祥瑞昭示陛下封禪泰山。可是湖陽公主身為皇室貴胄,不思維護皇室聲譽,卻慫恿家奴殺害善良百姓人家,從而激起眾怒。皇上不對公主嚴加管教卻要治臣的罪,皇上憑什麼治理天下,還有什麼資格封禪泰山?臣不須勞頓皇上誅殺,臣在此以死謝陛下!”董宣說著就向殿堂的大柱子撞去,劉秀急忙喝令人將他拉住,盡管兩人上前拉住了董宣,他的頭還是觸到了柱子上,血流滿麵。
光武帝覺得理虧,令太醫給董宣治傷,並賜他禦食,董宣直站著把禦食吃光。劉秀為了給姐姐麵子,讓董宣向姐姐下跪賠個理。董宣堅決不答應。光武帝讓兩名太監把董宣按在地上,董宣兩手死死撐著地就是不願彎脖子,口中還不斷地嚷道:“臣沒有錯,臣是秉公執法,如果皇上硬要逼迫臣,臣隻有以死來謝罪!”光武帝沒有辦法,隻好命人拉起董宣。
湖陽公主見董宣寧死不向自己低頭,十分不滿地嘟囔道:“文叔身為白衣時都敢殺人,連官吏都不敢上門追查,如今做了皇上卻不能讓一個洛陽令低頭,你的威風哪裏去了?”劉秀看著董宣,又望望姐姐,笑著說:“天子怎麼能與白衣相同呢?”湖陽公主氣得一扭屁股走了。
劉秀問董宣:“朕讓你向公主磕頭賠不是你寧死不肯,賞賜給你的食物你明明吃不光卻強撐著把它吃了,這是為什麼?”董宣急忙答道:“食物是皇上所賜,臣怎敢有絲毫所剩,這就如同臣奉職不敢有絲毫偷懶一樣,否則有愧於皇恩。 ”光武帝對董宣大加讚賞,當即封他為禦史中丞,並賞賜布帛百匹。
光武帝處理完洛陽人命案後,便率領王侯、公卿、校尉、將軍、大夫、黃門郎等文武百官,擺著盛大的儀仗隊,浩浩蕩蕩向泰山出發。
一路上,光武帝誠惶誠恐,遇到山就齋戒,碰到河就叩拜,直到二月十二日才到達泰高(今山東泰山東北),馬上就要登臨泰山親近上蒼,向神靈彙報自己的功德了,他想起孔子“登車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話,心情十分舒暢,於是頒詔天下:昔小百欲封,夷吾難之;季氏欲旅,仲民非焉。蓋齊諸候,季氏大夫,皆無事幹泰山。今予未小子,巡祭封禪,德薄而任重,一則以喜,一則以懾。喜於得承鴻業,帝堯善及子孫之餘賞,蓋應圖策,當得是當。懼於過差,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為議者所誘進,後世知吾罪矣。
光武帝沐浴齋戒五日,於二月二十二日正式登山舉行封禪大典,刻石記功彰表萬世,並更改年號大赦天下,改建武三十二年為建武中元元年,即公元五十六年。
登封禮畢,光武帝在一片“萬歲”的恭賀聲中告別上蒼,如願以償地下山而去。不知是高興過度還是一路勞頓,回到洛陽後就感到身體不適,不久就病倒了,太醫悉心救治仍不見好轉,病情反而一天天加重。光武帝知道自己不久就要離開人世,詔令梁鬆、馮勤、趙熹等大臣受命輔佐皇太子劉莊。
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光武帝在洛陽南宮前殿溘然長逝,享年六十三歲。
皇太子劉莊即位,也就是漢明帝,擬定帝號:能紹興前業曰光,克定禍亂曰武,即光武帝,尊廟號為世祖,葬於原陵。光武帝劉秀崇禮義於交爭,循道化於亂離,文治武功,使中斷的漢祚再續宗祧,史稱“光武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