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丁唯真:行走在文化深處(3 / 3)

與大師的交流,給了她莫大的鼓舞,在近一個月的展出中,她向一批批前來參觀的觀眾講解大師的作品。她的出色表現,贏得了各方的尊重,每次她在講解服務現場,媒體參訪誌願者時,帶隊老師都會把她介紹給記者:她是我們誌願者中的精英!

影展結束前,她又與博物館策劃了《攝影美學探討》論談會,邀請了漫畫家謝君度老師與李元大師的高峰對話。整個舞台掛滿了詩社老師的詩作,謝老為大師畫的漫畫更是讓與會的愛好者欣喜不已。詩畫合一,風雅濃烈的氣氛又給了大師一個驚喜!當與他同庚的謝老上台與他兩手相握時,走遍世界的大師非常激動,他沒說話,但很多東西已了然胸臆。

“成功地策劃了這場對話的她,坐在台下一排,與所有的誌願者們一起分享著兩位藝術家碰撞出的藝術火花,深感欣慰:連日來的忙碌,太值了!正如她在網絡專欄裏寫的《給藝術五十天》中寫的:現在,這1000平方米的展廳是我們誌願者的舞台……把自己交給藝術50天吧,這50天,在生命的長河裏,可能很短暫,但相信這50天,將成為心中豐富而永遠的珍藏。”

經典茶賦享完美

自從2009年加入詩社後,因出版《寧波楹聯集》,她與曹厚德老師交往逐漸多起來。

曹老,甬上名家,詩人,書法家,工藝美術大師。五年前,他作了《寧波茶賦》。賦,是古詩之一,是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當今寧波能寫賦的寥寥無幾,曹老是其中之一,而且用的是難度最大的唐朝的律賦。律賦既要工於對仗,又要合韻,八十四歲高齡的曹老幾易其稿,賦中把寧波獨特的地理環境、四明茶史、栽茶典故、海上茶路起航地紀事碑等內容融彙其中,濃縮了寧波厚重的茶文化曆史。全賦用詞淡雅,與茶韻相吻合,讀來朗朗上口,很有氣勢,是甬上近年不可多得的賦體詩佳作之一。她一讀到就愛不釋手,當曹老提出讓她作校注,出一本《寧波茶賦存墨》時,她感到既興奮又榮幸!

但要把這篇融禪心茶味詩意於一體,又運用了許多典故的91句,424字逐字逐句做出注釋,並非易事。於是她一頭紮進了《茶賦》。原稿打印後揣在身上,有空就拿出來細讀。網上找相關資料,找工具書,有時為求證一個字,要翻好幾本工具書,互相印證了才確定。在一般人看來校注很枯燥,但她覺得很享受這個過程,因為在她眼裏,每一個有著幾千年曆史的文字都是有生命的,是鮮活的,當它們與不同的字組合起來,又是一個個靈動的意境,它們都在默默地展示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它們又是極其凝練的,傳遞著濃濃的,隻可意會,無法言傳的美妙,每一個字,每一個短句,都蘊含著獨到的神韻。看到與賦有關、與茶有關的資料,她就兩眼發亮,癡迷其中,幾乎無法自拔。

短短一星期時間,她就向曹老交了作業,當曹老完成八條屏的書法後,她擔綱了出書的一係列事務。曹老的文字和書法是兩個製高點,所有的排版、設計等都要圍繞這兩個製高點,不要在書中留下任何一個小遺憾是她給自己定的要求。那些小誤差像秋風掃落葉般出現,她便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檢。兩個月的奔波,樣稿出來了,她又向有經驗的老師們討教修改意見,力求完美。當出書後,來自各方的褒獎使她特別高興,因為這是曹老五年的心血凝聚的結晶,曹老是在用詩心作賦,為寧波留下的茶界雅事,也是寧波茶港的茶道之延續,茶史之傳承。

但願,在文化深處行走的老丁,越走越瀟灑,越走越自信,越走越遠,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