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把好口碑當作開拓商場的資源(3)(1 / 2)

人與我、義與利是合夥人相處時接觸最多也是最難處理的關係。有些人在創業時期能夠有難同當,一旦事業小成,有了利益可圖時,就隻剩有福我享了。這樣就不可避免地與其他合夥人產生利益衝突,解決不好就會導致合夥事業垮台。因此,合夥人在經營中要注重整體利益,注重與其他合夥人的關係。但是作為合夥人之一的“我”又有自身的個人利益,這就導致在決策時,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與其他合夥人不一致甚至衝突。簡言之,就是個體與整體的關係、全局與局部的關係,人與我、義與利的關係。要解決好這對矛盾,就要在人與我、義與利之間保持適度的平衡,人我兩利、利義並重。此時,合夥人既不會放棄個人的利益,又不會損害其他合夥人的利益,在個體與整體之間求得最佳平衡點。在這種狀態下,合夥人就能友好相處。

隻要牢記一點:合夥人的利益就是你的利益,隻有通過合夥企業發展,才有個人的發展,這樣就能人我兩利、利義並重。有了這種心態,合夥人才能友好相處。

盡管你做到了以上的每個要點,但是由於合夥人之間認識上的差異、信息溝通上的障礙、態度的相悖以及相互利益的互斥,矛盾衝突在所難免。當破壞性的矛盾衝突發生後,合夥人就應該坐下來,通過協商的辦法來解決,但在協商中也應注意一些技術的運用:

先做自我批評。合夥人之間的矛盾衝突是由多方麵原因引起的,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對方的原因,還可能有第三者的原因。要順利地化解矛盾,就應該從自我批評開始。這樣,會給對方造成負疚感,使其坦誠地把自己的錯誤也找出來,不致將矛盾激化。當然,提倡自我批評並不意味著沒有原則地遷就對方。從某種意義上說,責己既是手段又是策略。

回避退讓。回避不等於逃避,而是為了防止矛盾激化,並在回避中等待解決矛盾的時機。當矛盾或分歧比較嚴重,並且一下子難以解決時,為了不使矛盾進一步發展,達到激化的程度,應有意識地減少與有矛盾的合夥人接觸,避免正麵衝突,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求同存異。矛盾衝突的各方,暫時避開某些分歧點,在某些共同點上達成一致,以達到矛盾與衝突的逐漸解除。這是解決合夥人之間矛盾衝突而不影響生意正常運行的最好辦法。求大同、存小異,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在枝節問題上不苛求於人,不但可以避免衝突的發生,而且還會調解或解除現有的矛盾衝突。

模糊處理。在特定的條件下,對於一些無原則性的矛盾衝突,可采取模糊處理的辦法。模糊處理,不是不問青紅皂白,而是衝突本身無法分清誰是誰非。衝突雙方均無事生非,毫無道理,倘若硬要分個是非黑白,反而會助長對立,激化矛盾。模糊處理法是堅持原則立場處理無原則衝突的最好方法。

隻有熟練地掌握上述技巧,小資本合夥人就能在經營中發現財源、走向成功。

7.廣交朋友,謹防小人

哪裏有朋友,哪裏就有陽光,廣交朋友是生意場上到處逢源的訣竅。但生意場上同時也要謹防小人,故也需要時時擦亮眼睛,識別真偽。

做生意者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廣交朋友。“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確,通過前麵章節介紹,我們知道通過與各種朋友(各種類型的人)交往,生意人不僅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還可促使經營思維活躍,迸發新的創業設想。生意人交際麵的寬狹,由此獲得的信息量、思維活躍度的大小與其能力成正比。例如兩個兼職者,A和B的能力各為6分。兩個人是否接觸交談,是深談還是淺談,將使他們的能力具有以下兩種不同模式:

6+6=12是兩個人未交談或淺談的能力概數。

6×6=36是兩個人深談交換信息後的能力概數.

以上公式表示:兩個人接觸與否,將使他們的能力達3倍之差。

西門子公司的董事長卡爾·海因茨·卡斯克曾說:“贏得合作的方法是把意圖告訴有才幹的朋友,然後給以完成任務所需的錢和物。”他總是把朋友拉在咖啡桌邊,邊品邊談,融洽感情,交換意見,取得和諧的合作。卡斯克憑借朋友的力量,加上自己的努力,對電子領域的投資比原來增加了3倍多。

有人把廣交朋友的類型歸納為6種:廣泛型、夥伴型、失意型、競爭型、主從型、相投型。

如果你想致富,就離不開朋友的幫助。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真、善、美與假、醜、惡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的。在致富的道路上,既有生財正道,也有歪門邪道。麵對市場經濟這個汪洋大海,生意人麵臨著陷阱、風險、美色、金錢等種種考驗。可以說,這是一場殊死較量,稍不留神,就可能上當受騙。而創業者既要“下海”去遊泳,又要時刻警惕自己不要上當,這是十分難以維持的平衡。以下的一些通則可供做小本生意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