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史上,山口縣還和中國有著一段無法提及,卻又不能不提的關係。山口縣的下關亦稱馬關,甲午戰爭後,李鴻章在這裏與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山口的下關就成了19世紀末中華民族落後與屈辱的曆史見證地。
甲午戰爭失敗後,中日談判就是在山口市東部紅石山上的一家日式旅館——春帆樓進行的。春帆樓原名月波樓醫院,是日本醫生藤野玄洋於1862年開辦的眼科診所。此樓所處之地居高臨下,登樓遠眺,關門海峽盡收眼底,附近有一處溫泉可供休養。藤野玄洋醫生死後,其妻美智子不通醫術,但卻很具有經營眼光,她將醫院改建成專供當地特產的河豚日式料理店兼旅館。
對於春帆樓,時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別有一番感情。明治維新前夕,伊藤博文冒著生命危險在馬關一帶秘密進行倒幕活動,曾在美智子的河豚料理店下榻。當上總理大臣不久,他還在這裏發出了解除禁吃河豚禁令。一日夜晚,伊藤獨身一人夜臥此樓,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想到明治維新以來山口先烈的理想將要在自己手中實現,不禁心潮澎湃,從榻榻米上坐起,朝關門海峽遠眺,隻見夜空中海麵上漁火點點,耳聽關門潮汐,眼前隱約有萬舸千帆競潮爭流,令其感動不已。聯想到自己別號春畝,伊藤不禁興致大發,欣然為此店取名“春帆樓”。這家旅館中共有三棟樓,另外兩棟分別為月波樓和風月樓。
在中日甲午和談問題上,伊藤博文先是千方百計地破壞廣島和談,侮辱清廷派出的全權特使張蔭桓,後又直接指名要李鴻章前來,同時為了避免各國列強的幹擾和封鎖談判的消息,特意避開皇軍大本營所在地的廣島,選擇此地為談判地點。想必伊藤博文還有另外一個意圖,就是效仿日本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所作的一樣,要拚命吃下清政府這條“河豚”。
1895年3月14日清晨,李鴻章偕其子李經方、美籍顧問科士達等及隨員從天津上船,經過幾天顛簸後於19日抵達下關,船靠岸拋錨後,李鴻章在船上歇息,並未去日方為他準備的引接寺驛館。引接寺與春帆樓隻相隔一裏多地,是1560年建成的菩提寺。第二天下午2時30分,李鴻章一行下船,乘轎登上春帆樓。春帆樓上,圍著方桌擺放著十多把特意從東京浜離宮中調過來的椅子。自從1885年4月,伊藤代表日本政府到天津與李鴻章談判朝鮮問題以來,兩人數次交手,是一對相互非常熟悉的老冤家了。這次伊藤特意吩咐為年逾七旬的李鴻章準備了痰盂,同時還宣布四條命令:一是除談判人員外,不論何人因何事,一概不得踏入會場;二是各報的報道必須要經過新聞檢查後方可付印;三是除官廳外,任何人不得攜帶武器;四是住宿在該旅館的旅客出入,均必須接受官廳稽查。此外,伊藤博文還特別宣布:清政府議和專使的密碼密電,均可隨時拍發,公私函牘概不檢查。從表麵看去,好像日本人對李鴻章非常客氣,其實,日本人在甲午戰爭前就已成功破譯了清政府的密碼,李鴻章與朝廷往來的電文,日本人早已一覽無餘,自然也樂得送個順水人情。
3月20日的首次會談,主賓寒暄數句後,互換全權文憑,伊藤博文借中國文憑上隻鈐玉璽而無禦筆簽名一事大肆發難,謂其為“闕典”,指責中國“缺乏誠意”。李鴻章要求議和前先行休戰。他首先發言,大講中日兩國都是東方大國,人種、文物相同,利害關係密切,希望中日合作,共同與西歐文化競爭,以遏製白色人種的東侵,並希望能以此喚醒日本人的惻隱之心。但是,伊藤卻是嗤之以鼻,相反大談日本所謂的進步。
3月21日上午,李鴻章搬入引接寺。下午繼續談判,著重討論休戰條約。伊藤博文首先向李鴻章提出了停戰條件:日軍占領大沽、天津、山海關一線所有城池和堡壘,駐紮在上述地區的清朝軍隊要將一切軍需用品交與日本軍隊,天津至山海關的鐵路也要由日本軍官管理,停戰期間日本軍隊的一切駐紮費用開支都要由清政府負擔等等。這樣的條件,清朝政府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李鴻章聽罷大驚失色,連叫“過苛。”因為,山海關、天津一線如果被日軍占領,整個北京就全部暴露在日軍的炮口下麵了。而伊藤博文等的就是清政府的拒絕,這一停戰條件被清政府駁回,日本政府就能將不願停火的帽子扣在清政府頭上,繼續再戰。尤其狡猾的是,伊藤博文此時隱藏起了覬覦我台灣的企圖,向李鴻章隱瞞了日軍正向台灣開進的事實,企圖在日軍占領台灣成為既成事實後再逼李鴻章就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