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晉太郎的務實外交(1 / 2)

晉太郎給安倍晉三留下的最大遺產,除了龐大的人際關係網之外,還有政治經驗和治國經驗。

在安倍晉太郎生病的日子裏,無論公事私事,隻要他幹不動的,就會讓安倍晉三代表他去做。甚至連安倍晉太郎原來答應為朋友兒子做證婚人的事,他也不得不讓安倍晉三代理。在安倍晉太郎住院的日子裏,尤其是清和會的人會常常來請他拿主意。其中一個重要人物,就是日後成為自民黨總裁和政府首相,然後又將它禪讓給小泉純一郎的森喜朗。

這時,安倍晉三也會陪在父親的身邊床頭,不僅能夠有足夠的機會與許多探望父親的政治家建立起親密的私人關係,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就近從安倍晉太郎這樣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言傳身教中獲得更多的教益。

每個政治家都要做出自己的政績,這種成績不僅包括內政方麵的,也包括外交方麵的。自1982年11月,安倍晉太郎一連在中曾根內閣中做了共四期、三年半的外務大臣,在任期間有過一些創舉,以至日本政界稱他為“外交的安倍”,也就是說安倍外交做得得心應手。而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安倍晉三成為安倍晉太郎的秘書,開始終日跟隨父親左右,這更讓安倍晉三有了一個就近了解日本外交政策,深入體會外交真諦,並直接見證國際政治事件和國際關係的機會。安倍晉三日後之所以能夠在日本政界嶄露頭角,就是因為小泉純一郎為自己,也為他人搭造了一個民族主義的舞台,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國際關係問題大做手腳,從而吸引國民的注意,這一點頗似當年的安倍晉太郎。

安倍晉太郎在外交上的出色表演,很大程度是依靠嶽父岸信介以及妻子的叔叔佐藤榮作在任時培植的美國關係。也正是因此,其實他最初很難在善於表現自己的中曾根康弘的內閣中展示自己的個人實力。為了突顯自己的工作,安倍晉太郎提出了“創造外交”的新概念。他以自己的名義出版了一本《走向“創造外交”》的著作,並由日本外務省贈送給各方人士。毫無疑問,這本著作既是日本外交政策的說明書,又是安倍晉太郎宣傳自己在外交上的功績的宣傳書。書中講了日本對美、對中、對蘇、對東亞、對中東、對發展中國家、對鄰國的政策,以及日本在東西冷戰、核裁軍、朝鮮半島局勢、日美安全保障體係上的立場。

從中可以看出,安倍的外交政策與田中角榮以後的各界政權其實沒有什麼區別,隻不過是在原來的基礎上作得更細更深。然而,安倍晉太郎竭盡全力進行外交活動的身影,對安倍晉三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日後,安倍晉三在國際政治上的許多表現,讓我們看到了當年安倍晉太郎的痕跡。

毫無疑問,安倍晉太郎最為重視的是日美關係。他在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簽訂30周年的慶典上,提出了由日本政府支出500億日元,設立日美親善交流基金的設想。當時正值海灣戰爭時期,由於當時日本支持美國對此地區進行戰爭幹涉,已經給美軍付出了40億美元巨款,所以要日本再從國家預算中拿出如此巨款確實不易。然而在以安倍晉太郎為首的自民黨大腕政治家們的活動下,這筆資金最終還是得以落實。其實,支持建立親善基金隻是問題的一個方麵。透過這一現象,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日本的政治家爭先恐後,紛紛借此向美國示忠的一種心態。

安倍晉太郎擔任外務大臣時期,日本正處於泡沫經濟的高峰。1981年國民總產值達到全世界總產值的10%以上,人均總產值達到10080美元(在美國、加拿大和西德之後,英法之前。當年中國隻有300美元),所以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是經濟的發展,反而帶來了外交局勢的惡化。因為西方經濟蕭條,歐美兩千萬人失業,所以經濟上一枝獨秀的日本受到西方各國圍剿。1984年日本的國際貿易順差高達242.77億美元,日美之間經濟摩擦不斷升級,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的呼聲越來越高,甚至連日美關係的根基——日美安全保障體係也受到質疑。所以安倍晉太郎一就任,最重要的就要設法修複與美國的關係。因為安倍晉太郎在任外務大臣之前,擔任過鈴木內閣的通產大臣,所以對經濟外交並非外行。非常重視各種細節。比如在接待布什副總統的宴會上用的是日本牛肉和美國產的葡萄酒。這樣就可以做到既不刺激對方,又不給對方以可以攻擊日本的機會。因為曾經有過被美國人鑽了空子的事,因為用的是日本肉和日本酒,故美方說到:“如果用美國的牛肉,價錢就會便宜很多。”

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對立的時代,日本在與歐美發生經濟摩擦的同時,作為“西方國家”的一員,又必須與美國站在一起。因此,蘇聯攻擊日本正在走複活軍國主義的老路,企圖成為華盛頓的不沉的航空母艦。1983年9月1日,發生了飛往東京的韓國民航飛機因偏離航線,誤入蘇聯領空被蘇聯空軍擊落,機上包括28位日本人在內的269位乘客及機組人員全部遇難。日本不惜暴露自己國家軍事機密,向聯合國安理會拿出自衛隊監聽記錄,證實了蘇聯空軍在開火前已知對方身份。因此,20世紀80年代初期,日蘇關係進入了嚴冬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