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0日清晨,許多日本人都與往常一樣,起床後就打開了電視機。但是,這一天各家電視台的頭條新聞不是日本國內的問題,而是在泰國發生了軍事政變的消息。泰國陸軍總司令頌提等一群軍人,趁總理他信當時正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之機發動了軍事政變,使通過民主選舉方式選出的他信有國難回,被迫飛往倫敦成了“流亡總理”。對於一直標榜“民主主義”價值無上的日本社會來說,踐踏民主主義製度的泰國軍事政變,本應是一件值得憤怒的事情。然而,包括日本政府在內,誰都沒有擺出一幅積極捍衛泰國民主主義的架勢。
日本很多家庭都有邊看新聞邊準備早飯的習慣。這一天,日本的國民都在默默地等待著另一條消息:安倍晉三究竟會在當天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取得多大的勝利。因為日本實行議會製內閣,所以選舉最大黨自民黨的總裁,實際上就是選舉日本政府的首相(總理)。自民黨新總裁選舉的形勢,實際上在9月初時已經逐漸明朗。9月9日,在芬蘭的赫爾辛基訪問中的小泉純一郎首相,也一改過去猶抱琵琶半遮麵的做法,公開表明在安倍晉三、麻生太郎、穀垣禎一,三位候選人中支持安倍晉三為自己的繼承人成為新的自民黨總裁。即使小泉也明白要趕上形勢,再晚了發言就顯示不了自己的判斷能力和影響力。從那時起,日本國民就已經明白,自民黨新總裁的位置已非安倍晉三莫屬。從那以後,日本國民們關心的,與其說是安倍晉三能否當選的結果,還不如說是安倍晉三究竟能夠得到多少選票。因為票數的多少實際上是安倍能否成為一個強勢首相的第一塊試金石。
自民黨總裁的選舉過程比較複雜。整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推薦過程;第二是投票階段。無論誰想報名成為總裁候選人,都必須有20名以上的自民黨籍的國會議員作為這個報名者的推薦人。在這一階段上,有意總裁職位者都可以一試身手,通過尋找20個推薦人的過程,他們可以了解自己所處形勢。而有的人,即使知道自己可以找到20個推薦人,也會不動聲色地等待更大的呼聲出現,或者說觀察自己應該不應該參選。有的人即使知道自己不可能當選,找到20個推薦人後也會去報名,他的目的是為下次參加選舉造勢。當年小泉就是通過數次報名參選而提高了自己在日本社會上的知名度。例如,此次麻生太郎和穀垣禎一參加選舉就是出於這一目的。2007年1月15日,穀垣禎一自己暴出秘聞,麻生太郎在選舉投票之前曾偷偷地拉攏他:“你真要去和安倍晉三鬥啊,你想我們能鬥得過他嗎?不如我們聯合起來,先是我後是你,怎麼樣?”穀垣禎一的談話暴露了日本自民黨選舉暗箱操作的潛規則,不僅惹得麻生太郎不高興,自民黨內的一部分高層人物也很生氣。前首相森喜朗說道:“穀垣禎一這樣一下,以後誰還會去跟他說真心話?”第二個階段是投票階段。投票人分為兩部分,一是現任的自民黨籍的國會議員,每人一票,包括眾議院議員和參議院議員。安倍晉三報名參加總裁選舉時,自民黨共有403名議員。二是全國的自民黨黨員票,全國106萬自民黨員換算為300票,按照每個地方行政單位中自民黨員人數在全國黨員人數中的比例分配給一定的票數。最多的東京為12票,最少的衝繩為3票,然後各地再通過投票數字決定將這幾票在幾位候選人中如何分配。第二部分的選舉過程,有點兒學美國總統選舉的樣子,其目的是為了牽製國會議員,不讓他們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暗箱決定由誰來接任總裁。因為無論是誰,一旦當選總裁,他就可以借助自民黨在國會席位中占多數的優勢,一舉成為政府首相,集日本國家的行政大權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