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昭惠夫人曝光度增加,媒體對她的關心也直線上升。在2006年11月的APEC會議上,媒體專門追蹤昭惠夫人進行報道,而日本國民是第一次接觸如此大密度的夫人報道,顯示出了極大的興趣,除了正規的日報外,連一般本認為是與政治無關的體育報,晚刊等大眾娛樂性刊物也紛紛推出專門報道昭惠夫人的專欄。這樣的報道,一般還是正麵的比較多,如說她與美國第一夫人勞拉·布什進行了單獨的交談,並且一同參觀了越南的人類文化博物館。麵對長自己16歲的勞拉·布什,安倍昭惠顯得格外謙虛,“我非常希望聽勞拉女士談談自己作第一夫人的經驗,把這些經驗之談作為自己的指導”。
新年伊始,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晉三於1月9日開始對歐洲四國進行訪問,但是歐洲當地媒體對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後首次訪問歐洲反應冷淡,而對他的夫人昭惠夫人卻大幅報道。外界普遍認為,安倍首相此訪次歐目的除了在謀求歐洲在日本“入常”和朝核問題上的支持外,還有一個主要的使命就是反對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並要求英德首腦維持對華禁運的承諾。
在歐洲訪問期間,昭惠夫人單獨有自己的日程,這些都成了媒體專門關注的內容,相對地就衝淡了安倍首相訪歐的目的,使人們普遍感到此行好像純屬“友好之旅”。
訪歐第一站是英國,當地媒體基本上沒有報道安倍晉三與布萊爾會談的內容。除去一部分經濟性報紙外,有的英國媒體甚至避開日英首腦會談的消息。但是對昭惠夫人的報道量卻超出了安倍首相。“在日本校園內欺侮問題十分嚴重。英國怎麼樣?”安倍昭惠夫人1月9日下午在倫敦同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夫人切麗進行了長約1個小時的會談。針對日本第一夫人的上述問題,切麗稱“英國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政府已經在采取具體的應對措施”,英國現已經開始采用向教師獻計獻策的教導員製度。
與媒體對安倍晉三反應冷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整個訪歐行程昭惠夫人反成報道主角,除了主要的政治活動外,各國媒體對安倍晉三的夫人安倍昭惠頗感興趣,並以安倍昭惠為中心撰寫了不少報道。英國頗具影響力的《獨立報》稱,安倍晉三的夫人安倍昭惠是安倍手中的秘密武器,通過昭惠夫人,安倍晉三可以擺脫日本前任首相小泉純一郎的影子,推出自己的特色。《獨立報》甚至宣稱“安倍昭惠在初期為安倍晉三至少賺了兩成的人氣”。
德國當地媒體評論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歐洲的目的是為了加強與歐洲的聯係的說法純屬口是心非、虛情假意。德國媒體甚至挖苦安倍晉三,他們稱:“安倍晉三的訪問是為了逃避日本國內的政治糾紛,日本政治家擅長於內病外治,訪問對於安倍晉三來說可能已經成了一種休息和療養。”德國有影響力的《世界報》在1月10日舉出了關於讓日本郵政造反派恢複黨籍等諸多問題,並發表評論指出:“安倍晉三的首相權威受到了質疑,支持率也下降了不少。因此訪問歐洲不大可能能為其帶來什麼幫助。”而大量的關於昭惠夫人的報道確實提高了不少安倍首相的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