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1 / 2)

主持人聽懂了丁肇中的意思,就耐心地勸說丁肇中放棄用漢語演說,而用英語演說。丁肇中憨厚的大臉上泛著微笑,就是不放棄自己的主張。授獎儀式就要開始了,這個問題落實不下來就會影響會議的召開。主持人急得頭上冒出汗來。

經過幾次磋商,最後作出了一項有趣的決定:丁肇中教授發表演說時先用漢語,然後用英語。這一決定打破了慣例,開創了獲獎人用兩種語言兩次發表演說的先例。

丁肇中教授獲得諾貝爾獎以後有人曾問他:“丁教授,你為什麼先用漢語,而後用英語演說呢?”

丁肇中風趣地回答說:“講講好玩而已。”

丁肇中這句近似玩笑的話是值得深思的,在輕鬆的話題之後有著極嚴肅的內涵。丁肇中是一位美籍華人,他在科學的道路上經過奮力拚搏取得成功後,仍不忘自己是炎黃子孫,在這個世界矚目的重大國際會議上,提出用母語漢語作為演講的語言,其意義是重大的,其用意是明顯的,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中國人在世界科學之林中的能力,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中國人在研究世界尖端科學中的地位。

3.領獎台上

1976年12月10日下午4時30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音樂廳舉行。

這一天,音樂廳布置得既豪華、美觀,又顯得異常莊嚴。擺放的鮮花,一朵朵怒放,送來一陣陣沁人肺腑的香味。

5時整,奏響了莊嚴的《國王之歌》,瑞典國王、王後進入會場,然後在莫紮特D大調的輕鬆樂曲聲中,諾貝爾獎獲得者依次進場,這時全場起立鼓掌,會場內一片歡騰。丁肇中高大的個子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他微笑著,邁著輕鬆的步伐,在諾貝爾獎評委會主席的引導下步入會場,麵對歡呼的人群,他不斷地向大家揮手致意。

評委會主席分別介紹了每個獲獎者的研究成果與獲獎項目,中間穿插了貝多芬的樂曲,會場顯得異常熱烈,排山倒海的掌聲與歡樂的笑聲給會場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隨後,丁肇中和其他的獲獎者在國王麵前接受藍色的榮譽證書和金質獎章。丁肇中在接受證書和獎章時,國王在他耳邊輕聲說了表示祝賀的話,使丁肇中感到既親切又激動。

諾貝爾榮譽證書,每份都有獨特的設計,上麵的圖案與得獎者所取得的科學成就的內容相一致。丁肇中教授的榮譽證書上印有他的名字,在圖形上與其他的證書也有所不同。證書上還印有他發現J粒子的內容。

諾貝爾金質獎章,是用23K的黃金鑄造的,直徑約為兩吋半,重量約為半磅。獎章最早是瑞典雕刻家李柏得設計的,正麵是諾貝爾的浮雕像和他的生卒年月日(用羅馬數字標出)。物理和化學獎獎章的背麵是一幅意味深長的浮雕畫麵:手持財富和科學智慧號角的聖母,輕啟著伊西斯女神的麵紗。另外還刻有得獎人的名字、獲獎年代及瑞典科學院的縮寫。在金質獎章的周圍印有一段簡短的說明:“多麼仁慈而偉大的人物,他的獻身精神和發現,給人們帶來智慧和幸福。”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皇家音樂廳金碧輝煌,豪華典雅。在授獎儀式上,評委會主席以簡短的言詞介紹了丁肇中教授的重大發現後,丁肇中開始發表演說。他身穿黑色的燕尾服,臉上掛著謙虛的微笑,邁著穩重的步伐,走上了講壇。會場裏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閃光燈閃個不停。

丁肇中清理了一下喉嚨,掃視會場一眼,開始用漢語發表演說,他說:“研究光和物質的相互作用,是物理學中最早知道的課題之一。”

他從中國曆史上最早對光和物質的研究談起,他說:

“《墨子》中就有這方麵的事例。20世紀物理學的許多重大的基本發現都與研究光線有關。”

他談到了“在過去的10年裏,由於建造了巨型電子加速器,研製了能把電子同其他粒子區別開來的複雜探測器,最後還建立了電子———正電子碰撞粒子束存儲環”,由於這些科學實驗手段的改進和提高,經過不懈的努力,“結果終於發現了一族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就是這個家族中的第一個成員。”

他回顧了自己對基本粒子的研究曆程:

“1957年夏天,我在紐約當暑假班學生,偶然得到了海森堡的古典著作《原子光譜和原子結構》,我從這本書中第一次知道光量子概念和它在原子物理學中所起的作用。大學畢業前夕,我收到父親送我的聖誕禮物:阿克西澤和貝勒斯特斯基合著的《量子電動力學》一書的英譯本。”以後,仔細研讀了這些著作,自己算出了書中的某些公式,並對量子電動力學的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接著,丁肇中教授詳細地介紹了他發現J粒子的研究過程。他說:他和他的研究小組通過一係列的檢驗,“使我們確信,我們已經觀測到了一個真正的大質量的粒子。我們費了一些時候來討論這個新粒子的名稱。”

丁肇中談到了向外界公布發現J粒子的情況,“我在11月6日拜訪了《物理評論通訊》的編輯特裏格,探詢可以不經審查就發表文章的規定有沒有改變。後來,我就按照我們1967年的那篇QEG論文的文體寫了一份簡單的草稿。論文僅著重論述了J粒子的發現和我們對數據所做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