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1 / 2)

諾貝爾獎是世界上最高的科學獎賞,它是世界超級精英的標誌。丁肇中以他自己的才智、勤奮和努力,終於獲得了世界科學界的承認。丁肇中的父親、妻子陪著他一起去瑞典斯德哥爾摩接受瑞典國王的授獎。

1.諾貝爾和諾貝爾獎

艾爾弗雷德·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個建築工程師,母親是一個聰明、善良、有教養的漂亮女人。諾貝爾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一生勤奮,致力於發明創造,奔波於世界各地,經營他的產業,終於積勞成疾,1896年12月10日逝世於意大利的聖雷莫。

諾貝爾在科學上的貢獻是巨大的,他在世的時候,便已經獲得世界性的聲譽。他一生的科學技術發明獲有專利權的就有250多項。在他的種種發明中,炸藥的發明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他不僅發明了多種炸藥,還直接經營了多家製造炸藥的工廠,這些工廠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商業利益,使他成為一個大富豪。

諾貝爾生性淡泊,一貫輕視物質財富。當他母親去世時,他曾把繼承的一部分遺產全部捐獻給了瑞典的慈善事業,身邊僅留下母親的照片作為紀念。他認為:“金錢這種東西,隻要能夠滿足個人生活就行了,若是太多了,反倒會成為遏製人類才能的禍害。對於子女,除了保證他們必要的教育費用外,留給他們更多,我認為那是錯誤的,這不過是鼓勵他們懦怯和懶惰,使他們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諾貝爾建立的工廠散布在歐洲八個國家,在瑞典、挪威、德國、法國、蘇格蘭、英國、意大利、俄國,擁有的資金總數達920萬美元。他終生未娶,因此沒有子女繼承他的遺產。這些財富是以他的全部生命和智慧為代價換來的。當他出生時,家裏就發生了火災,父親破產。他一生把科學事業當做自己的第一生命,他具有淵博的化學知識,還對生理學、醫學、文學有濃厚的興趣,精通德語、法語、瑞士語、瑞典語和俄語。他的一生是追求知識的一生,他把自己發明創造帶來的財富視為身外之物,表現出一位科學巨人的偉大胸懷。

諾貝爾在他逝世的前一年,把財產中的一小部分分配給親友,而將大部分的財產委托遺囑的執行人,建立了諾貝爾基金,獎勵對人類科學事業、和平事業有卓越貢獻的人。像諾貝爾這樣,把自己的全部財產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全人類進步事業的,尚無他人。盡管諾貝爾創此先例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在偌大的世界上,也沒發現有誰能夠步其後塵,做出同樣的舉動。

諾貝爾逝世的前一年,即1895年的11月27日,諾貝爾請他的三位摯友充當證人,起草了那份影響了人類世界的最後的遺囑。遺囑中寫道:所有我留下的不動產,應以下列方式處理:其資金將由我的委托人投資在安全證券上,建立一項基金,其利息以獎金的方式,每年贈予那些在最近數年來造福於人類貢獻最大的人。此項利息將平均分為五份,分配如下:一部分獎給在物理學上有最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人;一部分獎給在化學上有最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人;一部分獎給在生理學或醫學上有最重要的發現的人;一部分獎給在文學上創作出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出色的作品的人;一部分獎給能使國與國之間增加友愛,能廢止或裁減常備軍,能維持與發起和平會談的人。

其中物理和化學獎由瑞典科學院頒贈,生理學或醫學獎由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醫學院頒贈,文學獎由斯德哥爾摩的瑞典文學院頒贈,和平獎的得獎人則由挪威國會選出五人委員會來決定。我特別希望,在頒贈獎金時,不要考慮候選人的國籍問題,才高者得,無論他是否為瑞典人。

遺囑最後說:“這是我的唯一的實用的遺囑,我死後,如發現以前任何有關遺囑的記載,都一概作廢。”諾貝爾在法國巴黎的瑞典俱樂部為這一遺囑簽了字,宣告它在法律上生效。

諾貝爾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異國他鄉度過的,他的足跡遍及許多先進國家,但他仍絲毫沒有減弱對自己祖國瑞典的熱愛。當時他身在法國,依然指定由瑞典的權威性學術部門承擔頒發獎金的主要任務。他指定挪威國會負責頒發和平獎金的事宜,是因為挪威較早地對他的科學事業給予了支持,他們是值得獲得這項殊榮的。

1888年的一天早晨,諾貝爾一覺醒來,竟讀到了自己的訃告。原來是諾貝爾的哥哥死了,一名法國記者粗枝大葉,把哥哥當成了弟弟。這則訃告中說他是“甘油炸藥大王”,“靠製造毀滅性武器發財的大實業家”,這使諾貝爾異常震驚。當他懷著恐怖的心情讀著他的“訃告”時,他當時就下了決心,要讓世人明白他一生奮鬥的目標和他生命的真正意義。8年後的遺囑正是體現了他的理想和希望,其後按他的願望頒發的諾貝爾獎,就是對世界和平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的最珍貴的獎勵,這是對他的人生意圖的真正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