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泯一己私仇,成天下霸業(1 / 1)

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隻要他能為我所用,即使是仇敵,那又如何?管仲曾是齊桓公的仇人,齊桓公善待他,最終成就霸業。

齊襄公時,齊國發生內亂,鮑叔牙侍奉襄公之弟公子白逃到莒國,管仲則隨同公子糾逃到魯國。公孫無知殺死襄公後不到一個月,又被大臣們殺死。公子糾和公子白都打算回國繼承君位,於是彼此爭奪。在爭奪的過程中,管仲曾放箭射殺公子白,箭正好射在公子白的玉佩上,公子白裝死得以逃脫。兩人也因此結下了“一箭之仇”。公元前685年,公孫白搶先回到齊國即位,是為齊桓公。接著,桓公戰敗魯國,逼魯國殺死公子糾,交出管仲。

齊桓公在抓住管仲以後,曾想重重地懲罰他,以報前仇。但鮑叔牙卻在他麵前竭力推薦管仲。齊桓公經過權衡,最終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並親自派車接管仲進宮,並向他虛心請教治國大計。

齊桓公不記私怨竭誠相待,使管仲非常感動。他為桓公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不僅說明齊國具有稱霸的可能性,還提出了治國的方法和步驟,桓公聽了十分欽佩,隨即任命他為相國,又命鮑叔牙為副相國。

麵對齊襄公時代留下的一副爛攤子,管仲在整飭舊製度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和創新,“順從民意”,發展生產,同時在內政、軍事、人才任用等方麵采取了一係列的有效措施。

經過管仲的改革,齊國國力迅速增強,連續滅了譚、遂等小國,大大擴充了國土。同時,管仲協助桓公以“尊王攘夷”為口號,聯合諸侯有力打擊了日益強大的山戎、北狄和南方的楚國。公元前651年,齊桓公與諸侯在葵邱會盟,周天子也派人參加,並賜予犒賞。齊桓公的霸業至此也達到了鼎盛。

作為一國之君的齊桓公,如果不能放下個人恩怨,執意要去重罰乃至除去管仲,要想成就春秋霸業是不可想像的。作為一個公司的管理者同樣要有一副寬廣的胸懷,大肚能容,不僅要能聽取各種意見,而且要敢於大膽任用和自己意見相左,甚至有過過結的人才,惟才是用才能將自己的企業做強、做大。人都是有缺陷的,而且在不同的時、境之下,做出“各為其主”的事情也是理所當然。管理者對此應該充分理解,不計前嫌,任人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