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廉將軍和秦王,哪個厲害(1 / 1)

廉頗優秀,藺相如也同樣優秀,隻不過他們優秀的方麵不一樣罷了。如果僅僅隻看到自己優秀的一麵,忽略他人的優秀,則有點不夠公允,廉頗錯就錯在這點上。好在他及時醒悟,善莫大焉。

自從藺相如成功將和氏璧“完璧歸趙”,並在澠池之會成功維護趙國的尊嚴,打擊了秦王的囂張氣焰之後,藺相如很快被封為上卿,職位在趙國名將廉頗之上。

廉頗對此憤憤不平,說:“我是趙國的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不過憑著一張嘴巴,立了點功勞,職位反而比我高,更何況藺相如本來就是一個出身低賤的人,我真為此而感到羞恥,不願居於他的下位!”廉頗還揚言說:“我遇見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聽到後,不肯同廉頗見麵。每次朝會時,他總是托病避開廉頗,不想和他爭位次。有一次,藺相如外出,遠遠望見廉頗來了,急忙吩咐車子掉轉方向避開。

藺相如對廉頗的一再退讓,引起門客對他的不滿,紛紛勸告藺相如說:“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前來侍奉您,隻是因為仰慕您崇高的品行。現在您和廉將軍的職位相等,他公開發出惡言欺侮您,而您卻害怕得東躲西藏,膽量也實在太小了,即使是普通人也會為此而感到羞恥,更何況您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等實在無能,請允許我們告辭回去。”

藺相如勸阻他們,說道:“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相比,那個厲害?”門客都說:“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藺相如又說:“像秦王那樣威風,我都敢在朝堂上嗬責他,羞辱他的臣子。藺相如雖然愚弱,難道惟獨害怕廉將軍嗎?我考慮到,強橫的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趙國,隻是因為我和廉將軍兩人都在趙國。如果現在我和他像兩虎相鬥,勢必不能並存。我之所以一再忍受退讓,正是因為我認為應把國家大事放在前頭,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邊。”

廉頗間接聽到藺相如這番話以後,被這種公而忘私的愛國精神深深感動。他脫去上衣,露出肩膊,背著一根荊條,由賓客引導,來到藺相如門前請罪說:“我這鄙陋粗賤的人,不知道上卿胸懷竟寬廣到這種地步!”就這樣,兩人終於互相和好,結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人們常說“魚和熊掌不可得兼”,一個人的品質在這取舍之間就可以見出高下貴賤來了。

在個人虛榮得失和國家大義之間,可能一般人都很容易作出選擇;但在實際的工作、生活中人們可能就不是這樣理智了,可能為了鬥氣、私利、小利,做出讓自己和別人,甚至整個集體、國家的事業都受到傷害的事情。“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英國培根語)凡事以大局為重,尤其在憤怒的時候應該讓理智主導自己的行動,將眼光放得更遠些,畢竟一個和睦友好的環境是更有利於自己生存發展的,而成就大事業才是人生的第一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