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本草綱目》的傳播及影響(2)(2 / 2)

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在奠定進化論理論基礎時,直接或間接地引證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他曾借助於大英博物館東方文獻部主任貝契的幫助,引用了《本草綱目》中的動物學內容。達爾文在研究某些生物的變異時,從《本草綱目》中找到了許多支持他的理論的曆史依據。

美國擁有豐富的中文藏書,學者潘吉星於1982年5月在美國最大的國會圖書館裏得見其所藏1596年金陵版及1603年江西本《本草綱目》。美國金陵版藏本基本完好,印以淺黃色竹紙,但有一部分被蟲蛀。此書卷內有眉批朱筆校字和校者題款。如卷十三有“辛巳八月二十六日已讀過,七十九翁枳園”,下麵印有“立之”的朱印。卷十四有“已讀過,加朱筆。森立之”的字跡。由此可知,國會圖書館藏金陵本起初是由我國流入日本,再由日本傳入美國。此本不但是初刻本,且經日本著名本草學家森立之校讀。在美國其他地方,如普林斯頓大學葛斯德圖書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及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的東亞藏書部,我們都可看到明清諸版《本草綱目》。說明18、19世紀以來,《本草綱目》已流入美國各地。

20世紀以來,《本草綱目》除繼續被歐洲人注意與研究外,美國人也在這方麵做了大量工作。上世紀初,美國的米爾斯在朝鮮教學時就有將此書譯成英文的誌願,他和他的朝鮮同事多年致力於此,譯成稿本四十餘冊,後因事返國,遂使此事中斷。1920年米爾斯將稿本連同標本移交給當時在北京的英國人伊博恩。

伊博恩早年攻藥物學,獲博士學位,來華以後在1920—1935年任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理係主任兼教授,1935年後任上海雷士德醫學研究院研究員。他在米爾斯工作的基礎上,與中國學者劉汝強、李玉仍和朝鮮學者樸柱秉等人合作,積多年努力終於在20年代至30年代分期用英文對《本草綱目》中總共四十四卷內容做了全麵研究和介紹,涉及到原著中的草部、穀部、果部、木部、獸部、人部、禽部、鱗部、介部、蟲部及金、石部。在這項工作中,首先從《本草綱目》中選出各種藥物的條目,再鑒定其名稱,述明有效成分,並參照諸家論著加以注釋,每種藥都標出其中文原名、學名,全書附以插圖及藥名索引。

這是一項工程浩大的工作,雖不是《本草綱目》的英文全譯本,卻是全麵研究此書的佳作,原著中的精華基本都介紹出來,為西方讀者了解原著內容提供了一條捷徑。

上世紀初,美籍德裔漢學家勞費爾1919年發表《中國伊朗編》。在此書中,《本草綱目》被用來研究栽培植物史及中國、伊朗文化交流史。勞費爾在序言中說,他在這項研究中參閱了“李時珍在1578年所完成的那部包羅萬象的有名的《本草綱目》。”還說:“盡管該書有許多錯誤和不正確的引證,但它仍然不失為一部不朽的巨著,學識淵博,內容充實。”勞費爾在談到葡萄酒時指出:“在作者中以16世紀的李時珍為第一人,他有條理地敘述和有見識地討論葡萄酒。他熟知這種酒在古代隻有西域國家製造,唐朝破高昌之後,製酒術才傳到中國。”這裏指的是《本草綱目》卷二十五穀部中的有關內容。

在勞費爾根據《本草綱目》著書立說的同時,當時在上海的美國教會醫生師圖爾也在將先前史密斯對《本草綱目》草木部研究作品加以增訂,於1911年再版於上海。

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西方研究李時珍及《本草綱目》的學者仍不乏其人。

一部中國古代的本草學著作,被奉為至寶,無非在於它裏麵蘊含的智慧價值和科學價值。

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的偉大貢獻,很難進行全麵、完整的表述。著名中國科技史研究專家李約瑟博士的評價較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他說:“李時珍和伽利略、維薩裏等人在科學活動被隔絕的情況下,能在科學上獲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他又說:“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本草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至今,這部偉大的著作仍然是研究中國文化中的化學史和其他各門科學的一個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