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近60歲的老人,被一幫年輕的小夥子推來搡去,血從他鼻腔中流出,從嘴角滴下。錢學森在人縫中仿佛看到了黑夜的無情,寒冬的嚴酷……
1.真心英雄
正當七機部(原導彈研究院五院)裏燈光通明,人們在研究室裏熱火朝天地搞實驗的時候,中國的許多大城市裏卻出現了一種不和諧的音符,而且這種音符像病毒性感冒一樣,使人在不知不覺中被感染上,並且迅速蔓延開來。
我們這個一度充滿神秘色彩的國家,如今又被蒙上了另外一種神秘的麵紗。
仿佛一夜之間,大街上就出現了數不清的批鬥舞台,大紅的標語在頭頂飄著,一張張的大字報被狂熱的人們貼向牆壁,人們瘋了似的擁向大街,就連剛剛上學的孩子也興奮地逃離學校,高舉著稚嫩的拳頭,大喊著:“造反有理!”
來勢凶猛的“流行感冒”使許多年輕的學生病了,因為他們“抵抗能力”是那麼差,在沒有分清黑白是非的時候,就已經被傳染上了,他們紛紛穿上最具革命特色的綠軍裝,紅色的袖標上寫上了極具威懾力的名字———紅衛兵。
紅色的狂潮衝擊著所有的人們,大街小巷充滿著高喊口號、義憤填膺的遊行隊伍,他們個個怒目而視,似有血海深仇,他們用盡全身力氣呼喊著“打倒走資派”的口號。
位於北京的高科技學府———七機部,自然也沒有逃脫這種紅色浪潮的衝擊,它似一隻小小的獨木舟,在汪洋大海中掙紮著。因為,不知從什麼時候,人們開始認為“知識越多越反動”!而且這個理論很快被在校學生們所接受,中國最高的科技學府———七機部能沒有麻煩嗎?
老專家們仿佛一覺醒來就成了牛鬼蛇神,還揉著睡眼就被衝進家門的紅衛兵小將們揪了出去,任憑你怎樣講理,怎樣喊冤,這些“義正詞嚴”的小將們也不會手下留情!
一時間,大街上到處都是胸掛紙牌、頭戴高帽的“走資派”,大小舞台上跪滿了曾經是這些紅衛兵老師的老人們,他們許多人頭發已經花白了,有的還在病中。可是,紅衛兵小將們才不管這些呢,他們唾沫飛濺地大喊著,手臂不斷地揮舞著,就連台下的群眾也舉起了手臂。紅衛兵中間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誰的功勞大,地位高,誰就是反革命,就會遭到他們的批鬥,甚至會被投進“牛棚”。
大家都為錢學森捏著一把汗。
憑錢學森在美20年的經曆,就可以給他定一個“裏通外國”的罪名,更何況他是航天界的元老。
可是,錢學森不怕這些,他說荒謬的東西長不了!
他仍然每天繼續著他的研究,為了尋得清靜的工作環境,他和他的同事們到了中國的大西北,在那裏,他們埋頭耕耘,準備著再一次的騰飛。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許多人不相信,這樣高難度的科技,在中國,尤其是正處於“政治泥石流”中的中國,竟然搞成功了!
外國的專家也震驚了,藍色的、黑色的、灰色的眼睛同時大睜著:“這是真的嗎?”
美國政府也從中又一次體會到了後悔莫及的感受,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互相抱怨:“為什麼當初沒把這個曠世奇才留住?”
爆炸了原子彈,這還不是錢學森真正的目標,在他深刻的眉宇間,潛藏著更大的秘密———兩彈結合。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餘音還在人們心頭回響,錢學森就從大西北回到了北京。
金秋的北京,溫暖的陽光透過濃鬱的法國梧桐,斑斑駁駁地灑向寬闊的大路,剛下過一場雨,空氣清新極了。錢學森走在去國防科工委的大道上,他要去作一個重要的報告。
在國防科工委的會議室裏,錢學森照例坐在最顯著的位子上。錢學森看看坐在對麵的聶榮臻元帥和另外幾個中央領導,開始了他的報告。
這次錢學森報告的內容是關於“兩彈結合”的設想。“兩彈結合”非比尋常,周總理對此非常關心,曾多次詢問並親臨現場指導,錢學森也為能向新的高度挑戰而絞盡了腦汁。
要搞科研,就離不開實驗;要搞實驗,就少不了做出犧牲。為了獲得最佳效果,錢學森果敢地提出了熱實驗的方案,並且獲得了圓滿成功。
1965年5月15日,《新聞公報》上這樣寫道:“這是繼1964年10月16日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後,中國人民在加強國防、保衛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方麵的又一重大成就。”
錢學森又一次被毛主席接見,這位70多歲的老人在他的書房興致勃勃地講著他的願望。但是,他哪裏知道,正在“兩彈結合”首次實驗的時候,大漠深處的實驗陣地也被無情的“流行感冒”波及了,幾千名研究人員中間,也出現了兩派勢力。
一派主張不發射,一派主張發射,嚴重的派別鬥爭控製著臨陣待發的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