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2 / 2)

他把他的想法講給老百姓們聽,老百姓都高興壞了,這些主意怎麼以前就沒想到呢?

在錢學森的帶領下,每個家庭都做了一把又大又奇怪的傘,放在每一家的房頂上,人們用它做飯,燒水,方便極了,錢學森叫它太陽灶。有了太陽灶,人們再也不拚命地在山上砍柴了,所有的梗秸、草、樹葉全都加工成飼料,拿去喂馬、喂驢,這些牲畜的糞又可以去養蚯蚓,蚯蚓再拿去養魚……這樣一環套一環,形成了完美高效的生態環境。

錢學森對自己的設計比較滿意,他驕傲地說:“這樣的農業前景,不是徹底地解決了環境汙染的問題了嗎?”

1984年,他提出了沙產業的概念。他又一次運用自己的係統工程技術,提出了利用沙漠的觀點。

“事情總是要有個開頭嘛。”

他仍然笑微微地說,言語中透著自信。

他總是那樣謙虛地笑著,這種笑,注定要伴隨他的一生。

2.真正的幸福

1982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頒獎大會在北京召開,人們都在翹首以待。因為,在這個獎中,有錢學森的著作《工程控製論》。

許多人都想看看這位世界名人,他們激動地等待著。

可是,等讀到錢學森的名字時,卻遲遲不見錢老的身影!為什麼他沒有出席?許多人帶著疑問失望而歸。

此時,錢學森正坐在家中的書房裏,安靜地在看一本關於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書,他被書中有趣的故事迷住了,他正在研究孩子的教育問題。

當後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領獎時,錢老平靜地這樣回答:“那本書是宋健同誌重新編寫的,榮譽應該給他,如果一定要署上我的名字,也隻能是‘原著:錢學森’。”

謙虛的錢學森,直到老年也是這樣,每次參加集會,他樸素的中山裝上除了一枚標著他名字的胸卡外,什麼也沒有。而他的學生們,卻個個戴滿了勳章。

1989年8月7日,為了獎勵錢學森這樣的愛國主義科學家,江澤民主席稱他是“愛國主義的典範”、“中國人的驕傲”!

同年,國際理工界授予他小羅克韋爾獎章,“世界級科技與工程名人”稱號。

在一次座談中,有一個人曾問錢學森:

“請問尊敬的錢老,您得到這個國際大獎是否很激動?”

沒想到錢學森竟說出了下麵的話:“不,我不是特別激動。”接著,他又說:“我的一生中,真正令我激動的事有三個,第一次是在1955年,我被允許回國,當我向我的老師馮·卡門告別時,把手裏拿著的兩本東西送到老師手裏,他翻了翻,很有感慨地跟我說,‘你現在在學術上已經超過了我’。這時我的老師已經74歲了,我一聽這句話,激動極了。心想,我這20年的奮鬥目標終於實現了,我錢學森在學術上超過了這麼一位世界聞名的大師,為中國人爭了氣!這是我第一次激動。

“第二次是1959年,我加入中國共產黨,那天我激動極了,我簡直睡不著覺。

“第三次是1991年,中共中央組織部把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史來賀和錢學森這五個人作為解放40年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我是勞動人民的一分子,而且與勞動人民中最先進的分子連在一起,我非常激動。

“我隻是滄海一粟,一切功勞屬於人民,一切榮譽歸於祖國。”

一位外國記者也提問:“請問您如何看待留學生居留國外這一問題?”聽到這個問題,錢學森笑了:“你說的是人才外流現象,這個不用怕,現在我們國家還窮,條件不如發達國家,他們回來也發揮不了作用,等將來我們發達了,他們會回來的,我相信!因為他們就是錢學森嘛,錢學森是會回來的嘛!”

這位為祖國奉獻了一生的老科學家,即使是在晚年,也依然如同夕陽中最燦爛的那縷晚霞,散發著獨具魅力的光和熱。雖然歲月的滄桑留在了他寬寬的額頭上,但那紅紅的臉,溫和的笑,依然會使人想到他當年的風采。

太陽出來了,新一天就要開始了,我們可敬可愛的主人公———錢學森,又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就是全國人民支持,4萬人辛勤勞動,黨和國家領導的結果,我個人不過是適逢其會,做了一點點的事,自己想來也很內疚,因為做得太少了。”

看,我們的錢老是多麼的謙虛,他一生都虛懷若穀,不斷向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直至心髒停止跳動。

2009年10月31日,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錢學森走完了人生之路,但他的科學事業並未完結,更多的年輕學子接過他手中的接力棒,在他的精神感召下,不斷攀登科學高峰,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名字———錢學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