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三年十二月,暴得疾,不能興,上聞悼駭,敕中貴人、太醫問視,疾加損輒以聞。公即辭謝,求去位,奏至十四五,猶不許,而公求之不已,乃以為尚書右丞、觀文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提舉景靈宮事,而公求去位終不已,於是遂以太子少傅致仕。致仕凡五年,疾遂篤,以八年二月乙酉薨於第,享年五十九。號推誠保德功臣,階特進,勳上柱國,爵開國京兆郡公,食邑三千五百戶,實封八百戶,詔贈公太子太保,而賻賜之甚厚。
公諱況,字元均。皇曾祖諱祐,贈太保。皇祖諱行周,贈太傅。
皇考諱延昭,贈太師。妻富氏,封永嘉郡夫人,今宰相河南公之女弟也。無男子,以弟之子至安為主後,女子一人,尚幼。田氏自太師始占其家開封,而葬陽翟,故今以公從太師葬陽翟之三封鄉西吳裏。於是公弟右讚善大夫洵來曰:“卜葬公利四月甲午,請所以誌其壙者。”蓋公自佐江寧以至守蜀,在所輒興學,數親臨之,以進諸生。某少也與公弟遊,而公所進以為可教者也,知公為審。銘曰:
田室於薑,卒如龜祥。後其孫子,曠不世史,於宋繼顯,自公攸始。奮其華蕤,配實之美,乃發帝業,深宏卓煒。乃興佐時,宰飪調,文馴武克,內外隨施。亦有厚仕,孰無眾毀,公獨使彼,若榮豫己。維昔皇考,敢於活人,傳祉在公,不集其身。公又多譽,公宜難老,胡此殆疾,不終壽考!掩詩於幽,為告永久。
給事中贈尚書工部侍郎孔公墓誌銘
宋故朝請大夫、給事中、知鄆州軍州事、兼管內河堤勸農同群牧使、上護軍、魯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六百戶,實封二百戶,賜紫金魚袋孔公者,尚書工部侍郎,贈尚書吏部侍郎諱勖之子,兗州曲阜縣令,襲封文宣公,贈兵部尚書諱仁玉之孫,兗州泗水縣主簿諱光嗣之曾孫,而孔子之四十五世孫也。其仕當今天子天聖、寶元之間,以剛毅諒直名聞天下。嚐知諫院矣,上書請明肅太後歸政天子,而廷奏樞密使曹利用、上禦藥羅崇勳罪狀。當是時,崇勳操權利,與士大夫為市;而利用悍強不遜,內外憚之。嚐為禦史中丞矣,皇後郭氏廢,引諫官。禦史伏閣以爭之,求見上,皆不許,而固爭之,得罪然後已。蓋公事君之大節如此。此其所以名聞天下,而士大夫多以公不終於大位為天下惜者也。
公諱道輔,字原魯。初以進士釋褐,補寧州軍事推官。年少耳,然斷獄議事,已能使老吏憚驚。遂遷大理寺丞,知兗州仙源縣事,又有能名。其後嚐直史館,待製龍圖閣,判三司理欠、憑由司、登聞檢院、吏部流內銓,糾察在京刑獄,知許、徐、兗、鄆、泰五州,留守南京。而兗鄆、禦史中丞皆再至。所至官治,數以爭職不阿,或絀或遷,而公持一節以終身,蓋未嚐自詘也。
其在兗州也,近臣有獻詩百篇者,執政請除龍圖閣直學士。上曰:“是詩雖多,不如孔某一言。”乃以公為龍圖閣直學士。於是人度公為上所思,且不久於外矣。未幾果複召,以為中丞。而宰相使人說公稍折節以待遷,公乃告以不能。於是又度公且不得久居中,而公果出。初,開封府吏馮士元坐獄,語連大臣數人,故移其獄禦史。劾士元罪,止於杖,又多更赦。公見上,上固怪士元以小吏與大臣交私,汙朝廷,而所坐如此,而執政又以謂公為大臣道地,故出知鄆州。
公以寶元二年如鄆,道得疾,以十二月壬申卒於滑州之韋城驛,享年五十四。其後詔追複郭皇後位號,而近臣有為上言公明肅太後時事者,上亦記公平生所為,故特贈公尚書工部侍郎。公夫人金城郡君尚氏,尚書都官員外郎諱賓之女。生二男子,曰淘,今為尚書屯田員外郎,曰宗翰,今為太常博士,皆有行治,世其家。累贈公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兵部侍郎,而以嘉祐七年十月壬寅葬公孔子墓之西南百步。
公廉於財,樂振施。遇故人子恩厚尤篤。而尤不好鬼神祥事。在寧州,道士治真武像,有蛇穿其前,數出近人,人傳以為神。
州將欲視驗以聞,故率其屬往拜之,而蛇果出。公即舉笏擊蛇殺之,自州將以下皆大驚,已而又皆大服。公由此始知名。然餘觀公數處朝廷大議,視禍福無所擇,其智勇有過人者,勝一蛇之妖,何足道哉?世多以此稱公者,故餘亦不得而略也。銘曰:
展也孔公,維誌之求。行有險夷,不改其。權強所忌,讒諂所仇。考終厥位,寵祿優優。維皇好直,是錫公休。序行納銘,為識諸幽。
廣西轉運使屯田員外郎蘇君墓誌銘
慶曆五年,河北都轉運使、龍圖閣直學士信都歐陽修以言事切直,為權貴人所怒,因其孤甥女子有獄,誣以奸利事。天子使三司戶部判官、太常博士武功蘇君與中貴人雜治。當是時,權貴人連內外諸怨惡修者,為惡言欲傾修,銳甚。天下洶洶,必修不能自脫。
蘇君卒白上曰:“修無罪,言者誣之耳。”於是權貴人大怒,誣君以不直,絀使為殿中丞、泰州監稅。然天子遂寤,言者不得意,而修等皆無恙。蘇君以此名聞天下。嗟乎!以忠為不忠,而誅不當於有罪,人主之大戒。然古之陷此者相隨屬,以有左右之讒,而無如蘇君之救,是以卒至於敗亡而不寤。然則蘇君一動,其於天下,豈小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