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皇後柔順恭孝,謙卑自守。平日生活儉樸,不好華麗,專喜讀書,識達古今。文帝楊堅治政稍有不妥之處,她就忠心苦勸,做了很多有益之事。例如,當時突與隋貿易,有明珠一盒,價值八百萬,幽州總管殷壽讓她買下,她婉言謝絕說:“如今戎狄屢次侵犯,將士征戰疲勞,不如將八百萬獎賞有功之士為佳。”此舉立刻朝野傳聞,受到百官稱讚;大都督崔長仁是獨孤皇後表兄,觸犯國家王法,按律當處以斬刑,文帝看在皇後情麵,有意赦免其罪。皇後進諫說:“國家之事豈可顧私。”遂將崔長仁處死;皇後異母兄弟獨孤陀因滋酒逞凶殘害百姓,曾受過皇後指責,故而懷恨在心,常以貓鬼詛咒皇後,按律當斬。皇後雖然氣得三天沒有進食,但最後還是請求文帝赦免其罪。皇後說:“如果獨孤陀蠹政害民,妾不敢為其說情。但如今獨孤陀是因為詛咒我而犯罪,所以我敢請求赦免他。”於是獨孤陀被免於死。
獨孤皇後也很有政治才能,每當與隋文帝議論國家大事,看法往往不謀而合,十分一致,故而宮中稱為“二聖”。《北史》記載:“後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嚐不流涕。”獨孤皇後是一位難得的賢妻,然而“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禦”。在政治大事上,獨孤皇後可謂賢良明智,在夫妻關係上卻失了分寸。清朝趙翼在著作中寫道:“獨狐皇後善妒,殃及臣子。”這個獨孤皇後不單是不許自己的丈夫納妾,也不準朝中大臣們娶小老婆,是一位標準的一夫一妻製的崇尚者。
獨孤皇後不容別的女人接近楊堅,因此隋文帝宮裏雖然美女如雲,楊堅卻隻能看,不能“吃”。雖然曾經答應過獨孤皇後,“誓無異生之子”,但做了皇帝的楊堅,畢竟不一樣了。皇後已老去,身邊卻到處都是如花似玉的年輕姑娘。還要守著一個“沉重”的諾言,未免太不舒服了。
於是有一天,獨孤皇後受了些風寒在宮中調養。就是這一點點功夫,也讓楊堅鑽了空子。那天,他悄悄地帶了兩名內侍去了仁壽宮。迎頭一望,隻見梅花叢裏一個女子背麵立著,亭亭如出水蓮花,嫋嫋似當風楊柳;癡凝秋水為神,瘦認梨雲是骨。楊堅吃了一驚,不料宮裏藏著如此美豔的麗人。美人叫尉遲貞,是尉遲迥的孫女,年方二八。
然後,你情我願,楊堅就“臨幸”了尉遲貞,一宿未回。
第二天早上,獨孤皇後第一時間知道了這個消息。氣成什麼樣,大家可以盡情想象。總之,她不顧抱病在身,爬起來就跑向了“出事地點”。
看過之後,獨孤皇後一聲令下,眾宮人一齊下手。沒多時,千嬌萬媚的尉遲貞就終結了她年輕的生命。
而另一邊,皇帝還喜滋滋地回味不盡。一轉眼的工夫,美人卻就沒了!楊堅不禁又痛又恨,心下一橫,返身便走。獨孤皇後隨在後麵喊:“聖上請回來,不要為了一個宮女,傷了多年夫婦的情分!”任憑獨孤皇後怎樣喊,楊堅一句也不進耳朵裏,直跑出了東華門。
恰好高熲看見,便騎馬出了東華門追楊堅。約跑了二三十裏,才扣住楊堅的馬轡。楊堅喪氣地說:“朕貴為天子,反不得自由,連一無辜弱女也保護不了,要天下又有何為?”高熲正色說:“聖上錯了,得天下艱難,守成治安更不易,怎能為了一個女人,反將天下看輕?還請聖上早早回宮,免得人心惶惑。”
楊堅聽了,沉吟不語。此時已是暮色四合,百官備齊了車駕紛紛來迎。高熲又連連苦諫,楊堅才勉強登輦。
獨孤皇後也覺做得過分,痛哭流涕向文帝認錯:“賤妾因一時愚忿,倒觸怒了聖上,自知罪該萬死。深願聖上垂察,賤妾及笄來歸,數十年夫婦,從未與聖上相違。今因宮人得罪了聖上,還望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