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後去世後,李世民稱:“顧內失吾良佐,哀不可已已。”他還說長孫皇後“每能規諫,補朕之闕”,以後入宮“不複聞善言”。宮中女官把皇後編撰的《女則》一書呈給唐太宗,說:“皇後生前把曆代婦人參政得失的曆史編成此書,自覺文字尚不精練,不敢呈獻,不想皇後還沒有來得及修完就……”太宗打開書卷,不禁失聲痛哭。史書記載:“上覽之悲慟。”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一個千軍萬馬中走過的英雄皇帝,在兄弟鬩牆時麵不改色的男人,這時卻哭了!
太宗因為想念皇後,以致不能自已。於是在宮苑之內修建了一個多層塔樓,為的是便於自己經常登臨,瞭望長孫皇後沉睡之地——昭陵。
長孫皇後,不是最有權勢的皇後,但絕對是最受到尊重的皇後。
現代啟示錄
做女人要“大氣”
長孫皇後是一個很大氣的女人。
她胸中容得下天地,冷靜睿智、寬容審慎。既有母親般的包容體貼,又有戰友般的理智,還有妻子的溫柔賢惠。作為一個女人,她能得到太宗皇帝的真心對待;作為一個皇後,她堪稱後世楷模。娶妻若此,真是不枉此生了。唐朝最偉大的皇帝,身邊站著一位大氣高貴的皇後,這是盛唐的一道風景。
到了今天,漂亮已不再是女人魅力中最璀璨的靚色,“大氣”的女人才更美。以下是“大氣”的女人應具備的品質。
1.識大體
不以一己之好惡看人做事,而是以一顆包容之心來善待身邊的人和事。
為了成就深愛的事業、維護家庭的溫馨,或者創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她會隱去內心的苦痛、忘記別人的過錯。寧願背過身去,獨自清洗淋漓的鮮血,也不願用一身的灰暗去麵對別人。她隻會用陽光般溫暖的笑容,來演繹她諧美的底色。
2.豐厚的內涵
她不會因時尚與流行而去急功近利地效仿,也不會因得到一次成功而欣喜張揚,更不會因行進於低穀而心灰氣喪。深邃而內斂的品行,會讓她擁有別樣的雍容和坦蕩。即使占盡成功的輝煌,一樣可以感受她謙遜的目光。
她們睿智,眼神通透。人情練達,心態平和。
3.適度的妥協與放棄
有時候,妥協並不是降低姿態,而是另一種迂回的方式跟生活和解。適度的放棄,不見得是失去。“有一種撤退叫勝利,有一種占領叫失敗。”這是《潛伏》中的一段話。
事實已經證明了無數次,“完美”是不可能的任務,而自己也不會永遠占上風。甚至有時候,自己明明勝券在握,也可以放開手,給別人一個機會。那不是對自己的背叛,而是人格與境界的升華。
4.獨立、清醒
她內心有自己的尺度與準則。既不屈從於別人的觀點,也不以自己的意誌為終點壓製別人。即使身處繁華,她心裏也保持著一份珍貴的清涼。提醒自己,也警醒別人。
她也有自己的不順,但她卻有一種自我調適的能耐。把心裏的不適降到最低,並控製在自己能夠把握的尺度之內。她絕不會讓情緒左右自己,失去自製力。她允許自己熱烈地愛,但不會讓自己卑微地仰視、無謂地哭泣。
5.尊重別人
她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別人。即使是一種姿態上的平等,她也以天衣無縫式的表現向別人傳達足夠的真誠。她絕不去刺探別人的隱私,原諒傷害過自己的人。她以悲憫的姿態回望世事的滄桑,冷眼打量人性的貪婪、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