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品性高潔的梅妃(1 / 3)

曆史反光鏡

梅妃江采蘋是唐玄宗的寵妃。

她生於唐玄宗先天元年,福建莆田珍珠村人。父親江仲遜是一位飽讀詩書又極富情趣的秀才,且精通醫道,懸壺濟世,是當地一位頗有名望的儒醫。

江家家境富足,隻生有江采蘋一人。而其父卻頗為開明,並未因為她是個女孩兒斷了江家香火而不悅,反而倍加珍愛,視若掌上明珠。江采蘋初解人事時,即愛梅成癡。江仲遜不惜重金,在自家房前屋後種滿了各種品種的梅樹。在梅花熏染下漸漸長大的江采蘋,品性也沾染了梅的精神風骨:氣度高雅嫻靜,性格堅貞不屈。

江仲遜曾向友人誇口道:“吾雖女子,當以此為誌。”江采蘋確實沒讓父親失望,九歲就能背誦大本的詩文;及笄之年已能寫一手清麗俊逸的好文章,曾有《蕭蘭》、《梨園》、《梅亭》、《叢桂》、《鳳笛》、《破杯》、《剪刀》、《綺窗》等八篇賦文,在當地廣為傳誦。除詩文外,江采蘋對棋、琴、書、畫無所不通,尤其擅吹奏極為清越動人的白玉笛,表演輕盈靈捷的驚鴻舞。

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去世後,備受打擊,無心政事。心腹宦官高力士,不免憂心忡忡,擔心皇帝從此一蹶不振。於是,力勸唐玄宗征選天下絕色美女,借以改變目前枯寂的心境。

唐玄宗被高力士勸說得動了心思,但他覺得,如果按慣例由各郡、州、縣推選美女,選出的不過是些庸脂俗粉,不要也罷。於是,他派高力士親自出馬,幫他選一個可心的美人。高力士領了密旨,輕車簡從秘密出京,從漢江順流向東,經江漢、廣陵、錢塘而至閩地,各處明察暗訪,著力搜尋,卻終無滿意的人。到了閩地後,聽人講起江采蘋,高力士不由心中一動,決意前去探訪一番。

經過查訪,高力士確定江采蘋果真是一個清麗絕塵的女子。然後,他便以宮廷特使的身份來到江家,表明來意,以重禮相聘,攜江采蘋回到長安。到長安時,正值梅花盛開,高力士早已探知江采蘋性喜梅花,人品又可與梅花比潔,便特意在梅林深處安排下酒宴,請唐玄宗看視江采蘋。隻見江采蘋淡妝素裹,含羞低眉,亭亭立在一株盛開的白梅下。美人如梅,人卻比梅嬌,煞是清雅宜人。唐玄宗頓時心喜,積聚在心底的鬱悶頓時一掃而光。從此,唐玄宗對江采蘋愛如至寶,大加寵幸,封其為梅妃。並命人給她所住宮中種滿各式梅樹,並親筆題寫院中樓台為“梅閣”、花間小亭為“梅亭”。

唐玄宗是個重感情的人,對兄弟十分友愛。宋王成器、申王成義,是玄宗之兄;歧王範、薛王叢是玄宗之弟。唐玄宗即位之初,時常與兄弟同寢,不時設宴與兄弟同樂。還曾在殿中設五幃,與各王分處其中,談詩論賦,議謀國事,相處得十分融洽。唐玄宗得梅妃後,迫不及待地想介紹給他的諸位兄弟,於是特設一宴招待諸王,席間他得意地向兄弟們稱道:“這是梅妃,朕常稱其為梅精,能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今宴諸王,妃子可試舞一曲。”

梅妃先是吹奏白玉笛一曲,笛音曲折婉轉,引人神往。宋王成器也善吹笛,歧王範善彈琵琶,玄宗更是妙解音律,五位兄弟都能充分領會梅妃笛聲的神韻。笛聲剛落,梅妃又翩翩起舞,如驚鴻般輕盈,如落梅般飄逸,五人看得如癡如醉。

舞罷,唐玄宗命人取出珍藏的美酒“瑞露珍”,讓梅妃用金盞遍斟諸王。當時薛王已醉,恍惚中被梅妃的儀態迷住,一時神魂顛倒,竟然伸出腳來,在桌下鉤住梅妃的纖足糾纏不放。梅妃竭力保持鎮靜,不動聲色使力爭脫,轉身躲入梅閣不肯再出來。唐玄宗發覺後問道:“梅妃為何不辭而去?”左右答稱:“娘娘珠鞋脫綴,綴好就來!”等了一會,不見出來,唐玄宗再次宣召,梅妃派人出來答複說:“娘娘突然胸腹作痛,不能起身應召。”沒有梅妃助興,這一夜的兄弟宴樂也就到此結束了。

賢淑識體的梅妃並沒有把薛王調戲她的事張揚出去。但是,薛王第二日早晨酒醒,想起昨夜宴席上的荒唐行為,不禁大為驚懼,於是袒肉跪行來到宮中,向玄宗請罪,羞愧地說:“蒙皇上賜宴,不勝酒力,誤觸皇嫂珠履,臣本無心,罪該萬死!”唐玄宗寬容道:“汝既無心,朕也就不予追究。”事後,玄宗回後宮問起梅妃,梅妃情知薛王是酒後失態,所以不願意讓唐玄宗知道,擔心影響兄弟之情。唐玄宗問她時,她還竭力否認。見她如此顧慮皇家骨肉之情,大度地息事寧人,唐玄宗對她不由得又產生了一種既愛且敬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