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編常常以新的思維帶給人視覺與想象的衝擊:李白飛奔於夜雨中,慧眼發現國難當頭;阿Q不滿足於“精神勝利”,竟也有了遺憾……
或許是時空錯位,或許是因果關聯,或許是橫向拓展,或許是深度挖掘,運用一點創新手法,將一個舊題材演繹成新故事,從而打造出文章的看點。這便是故事新編的魅力。
故事新編,既要體現出新意,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還要體現出深意,即寫出故事的深刻寓意;另外還要有豐富的想象與聯想。隻有這樣,文章才會有開闊的視野,才會有由此及彼的感悟,才會真正賦予故事更多的意義。
主題導讀:對“荊軻刺秦王”這個經典素材,怎樣寫出新意來?怎樣從多角度進行表達?
荊軻刺秦王
山東李芮
魯迅版
與我相對而坐的,就是秦王。他是個四十歲上下的人,臉上卻刻著許多皺紋,他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約隻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刻,便拿起劍來反複地擦拭。
“大王,看一下地圖吧?”我用近乎哀求的語調問他。他沒有反應,臉上的皺紋似乎刻得更深了。多子、饑荒、征戰、治理國家,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過了許久,他才輕輕點頭,用顫抖的雙手接過了地圖。
瓊瑤版
秦王眉頭緊鎖,眉宇間露出陽剛之氣。看著這份薄薄的地圖,他的心仿佛都要碎了,眼角流露出關愛的神色。
“你回去吧!”他輕輕地對我說。而我,麵對這張地圖,眼圈不禁紅了,幾滴晶瑩的淚珠滴落下來。“不,讓我再望一眼吧!”我再也控製不住,轉身緊緊握住地圖,微微一笑,痛苦地說:“讓我講解吧!”
古龍版
無風,很靜。
熱潮如刀,刀刀催人老。
秦王與我對坐,在慢慢爭奪手中的地圖。
他終於出手了。
速度之快,動作之神勇,瞬間奪勢。
轉眼間,地圖已經平鋪在桌上。
我無動於衷。
一切剛剛開始。
隻是秦王,嘴角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施耐庵版
我在心中暗想:“沒想到這廝出手忒快!”秦王隻道一聲:“聒噪!”便坐下來等我講解。
“我國土地廣闊,這裏,盛產匕首。”
秦王看見,隻輕蔑地說:“看你這人好不君子相,原來你國隻產匕首!”
金庸版
我終於忍無可忍,拔出匕首刺向秦王的心髒。沒想到他卻騰空飛躍,雙掌帶著勁風拍在了我的身上。我暗暗叫苦,將功力提到了九成。無奈秦王出手之神速令我無法招架。我麵如死灰,隻聽一聲響,秦王的利劍已經抵在我的頸間。
李煜版
我,伴著輕輕的腳步聲,被拖了下去。
隻是秦王,他輕輕地低吟了一句千古絕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思考&點評:
我很喜歡讀各類文學大師的作品,常常折服於他們的語言風格,於是就想寫一篇語言風格和大師相似的作品。但自我感覺駕馭不了整篇,於是把不同大師的語言風格放在一起,來個語言秀。但文章總要有一個主題,或者圍繞一個話題,於是就借來司馬遷的名段,就有了這N個版本。
思考&點評:
模仿極其到位。本文圍繞“荊軻刺秦王”這個故事,模仿魯迅、瓊瑤、古龍、金庸等文學大師的語言藝術風格、文章結構、人物塑造手法等,塑造出荊軻和秦王的形象,極其傳神逼真。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有中年閏土的影子;古龍版的人物,則有西門吹雪的神韻;瓊瑤版的對話,則極具柔情……筆墨信手展開,卻很見功底。
形式別具一格。標題簡潔,用一曆史事件,統領全篇;小標題醒目,點出模仿的是各位大師的版本;每個片段的故事相對完整,人物形神畢肖,各具看點;結構嚴謹整飭,文章渾然一體。
主題導讀:設想你便是朱貴,你會本著怎樣的理念經營?這個理念可能便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朱貴開店
浙江張正偉
話說梁山好漢被招安後,各憑一技之長,當官的當官,歸鄉的歸鄉,日子過得挺滋潤。朱貴原是梁山南山酒店迎賓使,人稱“旱地忽律”,也是梁山上最早的酒店迎賓使,所以回來之後便想著重操舊業。
開店錢不是問題,散夥的時候發的銀兩足夠了,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有客戶。以前寨子裏總共才四家酒店,所以生意很不錯,可在眼下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事情就難辦了。
朱貴忙去問經驗豐富的孫二娘。孫二娘湊到朱貴耳邊,吐出一個字:“奸!”朱貴沉思一番,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朱貴又去請教經常出入酒店的魯智深,這“花和尚”一聽,大大咧咧地說:“灑家實話對你說,這店啊,就是要人靚酒香,沒別的。”
酒店終於開起來了。五星級的大樓,廚子是皇宮裏來的,小姐們也個個粉麵桃花。開業第一天,眾好漢都來捧場,日進鬥金,形勢一片大好。第二天,收入有所下降,勉強還可以。到了第三天,開始入不敷出了。原來這酒店雖好,可價格也高得嚇人:宮廷玉液酒1888元一杯,皇都拉麵999元一碗。這時的朱貴滿心期待收入有所反彈,可日子一天天過去,這酒店的效益就是不好轉,直愁得朱貴“消得人憔悴”。
一日,盧俊義來了,這“玉麒麟”以前是個大員外,對吃自然有研究。他環顧酒店,隻見店內冷冷清清的,心中已經明白了七八分,便在離開時留下了八個遒勁有力的大字:貨真價實,誠信為本。那晚朱貴失眠了。
一個月後,“誠信小吃店”開張了。店子不是五星級的,但很幹淨;廚子不是禦廚,味兒卻可口。店主還是朱貴,聽說生意很紅火……
思考&點評:
看著周圍的飯店開開關關,似走馬燈一般地輪換主人,我曾多次思考過這個問題,於是我就把這種現象借助《水滸傳》中的人物加以具體化,想通過對飯店問題的探討,和大家交流一下誠信的真諦。於是,我構思了這篇文章。
思考&點評:
立意深刻見思想。作者表麵上是寫《水滸傳》中朱貴開店的故事,但故事背後蘊涵的主題是深刻的:做人要以誠信為本。作者抓住這一點而深入挖掘其深刻內涵,立意不俗,引人深思。
對比手法突主題。本文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這種對比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朱貴開始開店時的紅火與後來的冷清的對比;二是追求高利潤而不得與小本誠信經營生意火的對比;三是孫二娘、魯智深與盧俊義三人對朱貴開店建議的對比。正是有了這些對比,才更好地突出了主題,同時也增強了情節的曲折性,使故事一波三折,可讀性較強。
思考&點評:文章運用什麼方法才使得複雜的敘述變得條理清楚?作者虛構這篇文章的用意何在?
鬆武打虎
聖雨騎士
話說武鬆的孫子鬆武,來到景陽岡山下的酒店裏,喝了個大醉後,搖搖晃晃地走到山上,看見有一幅標語掛在樹上:
服務項目:
1.看景陽岡風景,銀子2兩。
2.看老虎精彩雜技表演,銀子3兩。
3.打虎服務,銀子4兩。
標語下麵坐著一隻穿著工作服的老虎。鬆武想了想,便交給它4兩銀子。老虎遞給鬆武一份人壽保險單,等他填完後讓他順著路標繼續往前走。
鬆武走累了,酒勁也上來了,隻覺得頭暈暈乎乎的,便一頭倒在地上呼呼大睡。等他醒來時已是黃昏。鬆武一睜眼,便看見一隻白虎正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鬆武問:“你為什麼盯著我?”老虎說:“你不是花4兩銀子,買了打虎服務嗎?我是專門為你服務的,你快打我吧。現在天色不早了,再晚點我就要收加班費了!”鬆武好奇地問:“你讓我打你,難道就不怕疼嗎?”老虎幸災樂禍地說:“你還不知道吧,你在山下的酒店裏喝了那麼多的酒,現在已經全身無力了。”鬆武抬了抬胳膊,果然沒勁,就輕輕打了老虎幾下。
這時,從四麵跑來4個壯漢,一下把鬆武扶到轎子上,抬到城裏大聲喊著:“打虎英雄!打虎英雄!”說完就把轎子放下了。一個壯漢向鬆武要錢。鬆武問:“為什麼?”這個壯漢說:“這是打虎服務的最後一項,要2兩銀子。”鬆武這才想起自己沒錢了,隻好給他們看空空的口袋。這幾個壯漢二話不說,圍上來就把鬆武揍了一頓。
鬆武趴在地上想:“這年頭,要當個英雄還真不容易。”
思考&點評:
生活中,造假者有之,惡搞者有之,以文化的幌子搞旅遊開發而欺騙遊客的有之……麵對這些,我總想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我想讓讀者自己感悟故事背後的東西,因此我在文章中沒有過多地使用議論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隻是在文末,借鬆武的話闡發“當個英雄不容易”的感慨。
思考&點評:
敘述清楚,層次分明。本文中的人物眾多,故事情節相對而言也比較複雜。圍繞著鬆武,作者寫了幾件具體的事。這幾件事按照時間順序“發生”,眉目清楚,條理清晰;事件的敘述有詳有略,鬆武打虎與被打是重點,而填保單等則一筆帶過。
角度新穎,立意深刻。作者借助鬆武打虎,來揭示社會上的某種現象:為了經濟利益,而不惜采用一切手段;有了錢,可以做一切想做的事。作者的思考是深刻的,幽默的語言背後,寓含著一個沉重的話題,讀來耐人尋味。
主題導讀:為了讓情節在矛盾衝突中自然推進,本文設置了怎樣的矛盾?又是怎樣推動情節發展的呢?
孔子擲金試顏回
廣東楊順水
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得意的學生有七十二個,尤以仲由(即子路)、顏回最為親近。
一年清明節,孔子帶幾個弟子出外踏青,中午在子路家用的午飯。飯後大家出門,顏回因事落在後邊大約半裏路處。子路對孔子說:“顏回愛占便宜。今天中午,暗拿了我家的銀餐具。”孔子說:“顏回為人忠厚誠實,簞食瓢飲,從無怨言,不要屈賴好人。”子路看孔子不相信,又說:“老師不信,不妨試他一試。我隨身帶有一錠黃金,您放在路上,看他一會兒過來拾也不拾。”孔子沉吟片刻,接過黃金,掏出筆墨,題了幾個字,擲在路中央,然後繼續向前走去,暗地裏注視著顏回的動靜。
不大一會兒,顏回趕上眾人。孔子問他:“你在後邊幹啥?”
“回老師,弟子沒幹什麼。”
“方才我看見你停在那裏,像是拾到了什麼東西。”
顏回說:“回老師,路旁放有一錠黃金,上寫‘天賜顏回’四字。我又把它放那兒了。”
子路一旁說:“我看見你把它拾起來,又蹲到樹下鼓搗一陣子,怎麼轉眼不認賬了?”顏回說:“沒拿就是沒拿,難道我還說假不成!”孔子把手一揮說:“不要爭了,你等隨我轉回去看個究竟。”他們轉回放金處一看,那錠金子果然不見了,卻見路旁樹上寫了一行字:“失物者請找顏回”。孔子一看,心裏明白,當即問顏回:“看樣子是你把那錠金藏在別處了,快把它拿出來。”顏回這才去路旁扒出埋好的金子,雙手捧給老師。孔子一看,黃金上邊新添了四句話:“路旁拾黃金,顏回不動心。藏埋無別故,專候失金人。”孔子心中大喜,順手把黃金遞給子路,鼓掌讚道:“賢哉,回也!”這時,子路低著頭,不吭聲了。
後來子路家丟失的銀餐具也找到了。子路歎道:“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從此對顏回倍加敬重。
思考&點評:
孔子的“賢哉,回也”與子路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於是我就虛構了這個故事。寫這個故事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告訴人們:不要以自己狹隘的眼光去評價一個人,要客觀公正地看待他人;麵對別人的誤會,有時不需要辯解,隻需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清白。
思考&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