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懸念添波瀾。作者借助誤會與懸念來組織材料安排故事情節,開篇先點出子路對顏回的誤會——這是波瀾初起。有了這一誤會,因此就有了下文的告狀,故事就有了情節——子路告狀,孔子試金,波瀾再起。顏回看到金子後的行動,又給我們留下懸念:顏回是不是偷偷將黃金據為己有——顏回埋金,波瀾大作。正是作者成功地運用了誤會與懸念,故事情節才曲折生動,引人入勝。
正側描寫皆傳神。本文主要刻畫了顏回的形象。在對顏回的塑造上,作者運用了正麵描寫與側麵描寫相結合的方法,顏回的形象,特別是內在精神的形象就完整高大了起來。
思考&點評:讀完下麵的文章,你對遺憾有什麼新的理解?本文是如何塑造阿Q這個人物形象的?
阿Q的遺憾
楊序
說到遺憾,生平最愛湊熱鬧的阿Q也過來了。
“阿Q,你有什麼遺憾?”
“我的遺憾?”阿Q沉思。
“一個曾經很‘闊’的,‘活幹得真好’的,天天無憂無慮的阿Q有啥遺憾!”我說。
“也對。”阿Q想著,便覺遺憾似乎與他並無媽媽的(阿Q的口頭禪)關係,便“鏘鏘”著回土穀祠去了。躺在床上,阿Q卻越想越覺得自己與這遺憾有關係。阿Q念道:“遺憾……”思緒一下子亂了。
阿Q看著閃閃的燭光,出了神。對,我的遺憾便是我的頭。雖然平時都用這破氈帽遮著,但對於我這近乎完美的阿Q來說,是一個遺憾!“唉,遺憾!”阿Q摸著腦袋歎道。摸著摸著便想起了小尼姑光滑的頭,又想起了吳媽。
“女人,唉,遺憾哪!”阿Q想想也挺冤的。我一表人才,活幹得好,人品也好,比小D強,比王胡也強,吳媽幹嗎就看不上我呢?她有什麼好,腳太大,也未必就是個正經東西。但我也三十出頭了,還沒個老婆,唉,女人!唉,遺憾!
昨天,去拜訪洋先生,想讓他也給我介紹介紹,入個革命黨,讓未莊的人也瞧瞧,阿Q我是何等樣人,但是……唉,又一個大遺憾,他竟然沒聽我說完話便把我趕走了。如果那時我表了心意,他可能也……我現在就……算了算了,兒子總是不聽老子的。這就不遺憾了。
阿Q想著,想著,便也安心地睡著了。
“遺憾。”阿Q驚醒,望了望四下卻並沒有發現這叫“遺憾”的東西,便又呼呼大睡了。
第二天,阿Q被抓了,大人叫他畫圈。阿Q想這次一定要把這圈給畫圓了,但手一抖畫成了瓜子形。
他望著紙上的那粒瓜子,心裏滿是遺憾:圓,我要畫圓,我要畫個很圓的圓,不是瓜子,不是……阿Q這時才感到有一隻叫“遺憾”的小蟲在他肚子裏爬。算了算了,孫子才畫得圓呢!再後來……
阿Q告訴我,“世人本沒有遺憾,想得多了也便有了遺憾”。
思考&點評:
讀了魯迅先生的名篇《阿Q正傳》,眼前總浮現著阿Q的影子,那種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大量存在著。我曾認真地思考過:這種行為有沒有價值?於是借助這篇文章,表達我一些粗淺的看法:什麼樣的“遺憾”是有價值的。
思考&點評:
立意深遠砭時弊。讀完了這篇文章,我們或許就會對我們覺得遺憾的一些事有更清晰的認識:什麼是確實值得惋惜的?什麼像文中阿Q的遺憾一樣,是雞毛蒜皮,沒有什麼意義的呢?如果是前者,我們就要總結經驗和教訓,在以後的生活中力避之。如果是後者,就讓我們也學一學阿Q吧:“世人本沒有遺憾,想得多了也便有了遺憾。”
人物形象動人心。本文的主人公是阿Q,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時,主要抓住了人物富有個性化的語言,以及心理活動進行細膩逼真的描寫。因為這些精彩的語言描寫與心理描寫,阿Q仿佛真的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了。
主題導讀:文章中的“距離”有什麼含義?作者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的?你對夏瑜如何評價?
夏瑜的距離
江西龔飛鵬
牢頭阿義獨自踱進關押夏瑜的牢房。夏瑜正背著門,頭發有點亂,背上的傷痕和沾滿血漬的破衣令人觸目驚心,腳是上了鐐的。阿義向來對沒有辮子的人沒好氣,這回卻大不同,心怯怯的,更何況這小子算是最不安分的一個……
“瑜老弟,事已至此,你現在想怎麼著?有什麼事就跟我交代了吧……”阿義臉上的神情差不多是關心了,可眼睛是紅紅的,在昏暗裏,像要偷吃的鼠。
夏瑜站在高高的窗台邊,望著窗外的一點天空,似乎沒聽到阿義的問話,自言自語道:“……你們是關不住我的,專製的牢房是關不住民主的星空的。難道我們要永遠像牛馬豬狗一樣活著?在他們的瞞騙裏活著?”他又似乎是對阿義講,“要知道,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阿義聽得半懂不懂,但一聽到“大清……大家的”就有點心驚:這分明是造反麼,瘋了麼。“別‘我們’‘你們’的,哼……”阿義畢竟是吃慣這碗飯的人,對付死囚“囈語”他是有一套的,“瑜老弟,你娘還不知道你是死囚。”果然,一招見效,阿義第一次見到夏瑜眼裏有了淚光。阿義心想,得讓他平靜下來,好盤盤他的家底,總不至於那麼窮吧。“老弟,我隻想幫你,你得讓你娘知道,也好打點一下康大叔,讓你痛快點,難道一點那個……孝敬你娘……”老長時間,夏瑜搖搖頭,又點點頭,阿義的紅眼放出了光,精神一振:“造反,洋錢有的是,我早知道,對吧,嘿嘿……”
夏瑜抬頭看了看阿義,說:“義哥,你也是被關在‘大牢裏’的一個呀!我們要推翻這滿清的天牢,不是為自己有錢——隻是苦了我娘……”
阿義張著嘴,生怕少聽一個字,沒想到聽到這些“瘋話”,更沒想到這小子這麼窮,榨不出一個子兒,他很有些惱怒。而此時,康大叔帶著幾個兵氣勢洶洶地闖進來,於是阿義便走上去,對著夏瑜就是兩個嘴巴,然後他轉過身來,哈腰對康大叔嘻嘻一笑:“這小子……瘋話……”
夏瑜嘴角滲出了血,可是沒動,斜眼看著阿義,輕輕搖了搖頭:“可憐,可憐,更可悲啊!我為你們而送命,到頭來卻與你們有這麼大的距離。”
各人都一愣,康大叔嚷道:“真是活厭了,竟敢勸他造反?”那眼光凶凶的,又怯怯的,還帶著狡猾。
夏瑜沒正眼瞧康大叔,眼睛憂傷而孤獨地看著窗外一線光亮,沒在意他們的離開,但他的馬褂已不見了。
注:讀本文需先閱讀魯迅的小說《藥》。
思考&點評:
生活中,總有一些不被人理解的人和事。在魯迅先生的《藥》中,革命者夏瑜的鮮血竟然成為愚昧落後的華老栓治療兒子華小栓肺病的良藥。《藥》是一味讓人驚醒的良藥,它引人深深地思考。現實生活中雖說沒有這樣的事情,但精神與物質追求的“距離”,何嚐不是很大?
思考&點評:
思想內涵豐富。本文取材於魯迅先生的名作《藥》,在情節上很好地延續了《藥》的故事。作者善於把思想蘊涵在文章中,以至於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文章直接寫“距離”的地方不多,但卻分明讓我們感受到了先進者和落後者、被害者和害人者之間在人格、理想上的“距離”。
對話描寫傳神。通過人物的對話,表現了先驅者夏瑜堅強不屈的性格特點,也刻畫了阿義和康大叔等舊勢力的醜惡嘴臉。為了補充人物對話的不足,作者也適當運用了動作描寫。正反兩種人物美醜的對比,通過人物富有個性的對話很傳神地表現出來了。
主題導讀:作者是借助什麼樣的描寫方式把“狼”的形象塑造得生動形象的?在故事情節的安排上,有什麼可以值得借鑒的地方?
改邪歸正的狼
山東張大為
森林王國突然爆出了個大冷門:狼決心改邪歸正!重新做狼!
也許你會懷疑狼是否吃錯了藥,或者是秀逗糖吃得太多了,要不然它大腦就是再轉上兩個360度也不會想到改邪歸正啊!
其實這是因為狼前幾天在家裏真的受不了老伴的嘮叨,就幹脆搬到森林教堂去靜養。讀了《聖經》(動物版)中的“世界上每隻動物都是平等的,動物之間應該互相愛護……”等一係列話語,狼感到自己罪孽深重,再加上自己在森林王國中口碑不佳,因此就產生了“改邪歸正”的想法。
從下決心那天開始,狼就不再吃兔子及其他小動物,在家以草為食,努力把自己鍛煉成食草動物。也許是上帝為狼的誠意所感,在狼吃了兩個月的草之後,真的讓狼變成了食草動物。
而我們的兔子先生,自從沒有狼這個天敵之後,在森林法規的保護下,倒也生活得很是悠閑。
有一天,狼先生和兔子先生一起出外覓食,在山林中發現了一塊特別好的草地,兩人便迫不及待地大嚼起來。很快,狼吃完了屬於自己的一塊,又垂涎欲滴地窺視兔子那塊。它不好意思地向兔子提了出來,於是兔子又分給它一小塊。不一會兒,狼又吃完了,於是它又到兔子那兒大吃起來,兔子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與狼爭吵起來。可是,狼的口才實在是不如兔子,兔子的話卻是一套又一套,狼一句話也插不上。最後,狼實在忍無可忍,一口把兔子吞掉了。
從此,狼又開始吃兔子了,原因是兔子曾經與它爭鮮草吃……
思考&點評:
在童話中,那些機智善良的小動物,總有辦法保護自己,戰勝邪惡。可現實生活中,也有惡者總會以種種借口來使自己顯得高尚,但在利益麵前則會原形畢露,暴露出他們貪婪險惡的本質。於是我就寫了這篇文章,來鞭撻生活中的“狼”這樣的人。
思考&點評:
情節處理有波瀾。本文運用了倒敘手法,把故事中吸引人的“新聞”開篇亮出,然後交代原因。這樣處理,就使故事情節有了波瀾。如果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情節平穩,就使文章失去了可讀性。
人物塑造顯生動。在對人物的處理上,抓住了人物的本質屬性,從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麵來刻畫。狼的改邪歸正並不是自願,隻是偶然的機會,牽動了它的惻隱之心。但在“利益”麵前,狼永遠是狼,貪婪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這樣的構思,人物形象就突出了。
思考&點評:圍繞家書發生了什麼故事?作者寫這個故事有何現實意義?
一封家書的故事
山東吳思考&點評:
《聊齋誌異》所寫的多是幽冥幻域之境,鬼狐花妖之情,卻曲折地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現實生活,反映了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
——題記
近來地獄中沒有什麼事情可做,蒲鬆齡老先生不甘寂寞,便想寫一本《聊齋誌異後傳》。
老伴前來勸阻:“你這書生,要不是你在陽間寫了本《聊齋誌異》,惹怒了諸位神仙,我們才不會在這裏呢!你再寫一本,那我們……”
“婦人之見!聽說陽間的《還珠格格》都演到第四部了,我,我豈能等閑視之!”說罷,蒲老先生便提筆寫起來,“先寫封信問問如今的子孫,家裏情況如何……”
“黑白無常兩位小哥,拜托你們去陽間時為小弟寄這封信,好嗎?”蒲老先生笑吟吟地說。
黑白無常自是答應,心裏卻想:“自古以來,有往陰間寫信的,可這往陽間寄信,豈不壞了我們的規矩?”兄弟二人一合計,便打開信看起來。看罷,二人心裏都有了個小算盤,便將信朝信箱隨意一投,各忙各的去了。
“蒲兄,在家嗎?”黑白無常兩兄弟不約而同地出現在蒲鬆齡的家門口。
“誰呀?”蒲鬆齡打開門,“哦,原來是二位小哥。”
“我們想在您的後傳中謀個小角色。”黑白無常一起說,並把禮物拿出來。
“好辦,這個沒問題。”老伴從門後出來,接過黑白無常的禮物,嘴裏不迭地說,“來就來嘛,帶什麼東西?真是見外……”
黑白無常對視一眼,高高興興地告辭走了。
“你這婆娘,是不是你把風聲抖出去的?”蒲老先生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