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2 / 2)

1939年1月20日,毛澤東在延安為這個英譯本專門寫了1000字的序言,題為《抗戰與外援的關係》:“上海的朋友在將我的《論持久戰》翻成英文本,我聽了當然是高興的,因為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邵洵美自己動手把這篇序言譯成英文(以前誤認為是楊剛譯),刊登在單行本上。這樣,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便將這部譯稿的秘密排印任務,鄭重托付給了邵洵美。

邵洵美雖然有自己的時代印刷廠,可是它沒有印刷外文書籍的經驗。經過一番考慮,邵洵美就把譯稿的印刷事宜,秘密地托付給了白克路印刷廠。這部譯稿,從送稿、往返傳遞校樣一直到出書,都是邵洵美與摯友王永祿(時任上海時代圖書公司總務,曾創辦中國美術刊行社,並與邵洵美印行宣傳抗日的小報《時事日報》,專載戰地新聞和前線照片)兩人親自操辦的。這部最早的《論持久戰》英譯本,曆時兩個月才印出,共印了500冊。為安全起見,邵洵美、王永祿兩人親自駕車,將這500冊書運到項美麗的住處秘藏起來。

接下來,《論持久戰》在上海的發行渠道大致分為三種。一種是交由楊剛提走,由地下黨組織發運到外埠。另一種則由項美麗請當時擔任德國駐上海領事館的見習領事華爾夫分發出去。剩下的一小部分則幹脆由邵洵美、王永祿二人冒險上陣“暗銷”。所謂的“暗銷”,就是由邵洵美駕著項美麗的那輛轎車,在洋人的住宅區轉悠,一俟發現周圍無人注意,王永祿即眼明手快地抓起數本《論持久戰》,從車內跳出,飛毛腿般地跑到洋人住宅前,往每個信箱裏塞進一本書,然後兩人立即返身上車飛駛而去。兩人用這種冒險的方法,也傳送了數十本書出去。

正是憑著楊剛、項美麗、邵洵美、王永祿等人的機智與無畏,千千萬萬愛國人士的熱情與支持,不久《論持久戰》這部偉大著作便迅速地傳遍整個中國大地,並且走出了國門,傳遞到世界各地。

這種事情後來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當時,日本人雖然還未公然進占租界,可是日本人那囂張的氣焰,卻已把英法租界當局弄得相當仄促了。

一個供職於日本憲兵隊的日本上校,通過一個跟項美麗熟悉的日本通訊社記者Ken,請項美麗在上海最豪華的飯店國都飯店吃飯。上校追問項美麗《公正評論》、《自由譚》幕後是否另有其人,她的組稿渠道是什麼。項美麗回答:“我沒有編輯。稿子都是郵寄來的,如果我辦公室附近有中國人,我就請他翻譯讀給我聽;如果他表示喜歡,那篇文章就編輯進我的刊物,我特別信任我所尊重的中國人的判斷。”項美麗的回答令日本上校很生氣。Ken轉達日本上校對項美麗的警告:“你的有些文章是反日的,可以說相當激烈的反日。”他希望項美麗對日本要“友善”,要改變辦刊方針。於是,在那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惡劣環境下,《自由譚》出版到1939年3月1日,便把第7期的排稿撤了下來,被迫停刊了。它在半年中一共出版了6期。它的孿生姐妹《公正評論》,亦同時遭受同一命運。

《自由譚》的停止,使邵洵美在上海的出版事業一度處於停止的狀態。項美麗留在邵洵美的身邊已無任何的正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