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檢查我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情況的報告(1 / 3)

為進一步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下簡稱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貫徹落實,從2008年6月份開始,省人大常委會開展了對該法實施情況的檢查,具體組織實施工作由省人大農委負責。檢查組在聽取省政府及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工作情況彙報後,分赴沈陽等6市及其所轄的6個縣(市、區)進行了檢查。各市人大常委會先期組織了自檢自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自2006年頒布實施以來,在省委的重視下,全省各級政府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全麵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各項規定,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加強領導,營造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社會氛圍。各級政府相繼成立協調領導小組,確定分工,落實責任,並出台相應配套措施和辦法,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領導。全省將100多萬份法律法規宣傳品發放到市、縣、鄉及重點龍頭企業、協會、生產大戶和農民手中,培訓各級執法人員1萬多人次,努力營造生產者安全生產、經營者依法經營、消費者健康消費、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良好氛圍。

(二)增加投入,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提供財力支持。省財政將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體係建設,納入公共財政重點保障範圍,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從2006年至今,省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3.8億元,有力推動了農產品檢測體係建設、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以下簡稱“三品”)生產、動植物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三)健全體係,增強監管能力。一是加強農產品質量標準體係建設。全省種植業、動監、海洋漁業係統分別製(修)訂地方標準184項、13項、33項;各市縣圍繞當地農業產業特點製定標準規範329項,農產品質量標準體係建設得以有效推進。二是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體係建設。全省農業係統建設完善3個省(部)級質量檢測中心、14個市級檢測中心、24個縣級檢測站;動監係統在14個市均建立了獸藥飼料、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2個省級、3個縣級水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建設項目的報批工作已經完成。三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係建設。部分市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門工作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執法力量得到一定加強。

(四)推行標準生產,嚴格源頭管理。一是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提高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二是加強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全省累計建設國家級標準化生產示範區163個、省級22個,市級360個、縣級723個。三是加強“三品”認證和品牌培育。截止2007年底,全省“三品”生產麵積達3450萬畝;無公害畜產品認定產地335個,認證品種80個;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451萬畝,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324個。四是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各地對農業投入品的生產商、經銷商堅持實行跟蹤監督檢查,經常對農資市場進行突擊檢查,嚴厲打擊銷售國家明令禁止的農業投入品的經營行為。五是加強產地環境監管。經過4年的工作,對全省耕地、果園產地環境的監測與評價工作全麵完成,劃定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適宜生產區和汙染源控製區。

(五)實行市場準入,加大監管力度。一是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全省14個市全都啟動了對部分蔬菜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的農產品藥物殘留抽樣例行監測工作。農產品例行檢測範圍已擴展到12個市、20個地市級農產品批發市場,監測品種由最初的蔬菜擴展到水果和糧食。二是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製度。全省有105處市場、超市與生產基地建立穩定產銷關係,254處市場、71家超市設立了綠色或無公害蔬菜銷售攤區、專櫃。三是探索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製度,追溯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