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省政協常務副主席、省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主任胡曉華,率領省政協常委視察團,在省林業廳廳長、省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副主任曹元、省林業廳副廳長黃慶宇和省林業廳紀檢組長、省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副主任張誌茹的陪同下,就《遼寧省濕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貫徹落實情況,赴盤錦進行了視察。
一、貫徹落實《條例》取得了重要進展
近年來,隨著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麵振興和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發展、保護和保障民生的矛盾十分突出。《條例》的頒布,為保護和發展好現有濕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一年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條例》的貫徹落實工作,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並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是全民的生態保護意識不斷增強。2007年,《條例》頒布以後,省林業廳專門召開了學習和宣傳《遼寧省濕地保護條例》的全省會議,並製作了保護濕地的公益廣告在遼寧電視台黃金時段播發,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各市、縣的林業部門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全民的生態保護意識。如,盤錦市通過舉辦“盤錦市首屆愛鳥大使、愛鳥家庭、愛鳥集體評選活動”,培養、樹立了一批保護濕地,愛鳥護鳥典型。民間自發成立了“黑嘴鷗保護協會”和“斑海豹保護協會”,有的學校還開展了愛鳥班活動,有的社區與自然保護區開展共建活動,形成了人人參與建設和諧生態家園的良好社會氛圍。其經驗值得在全省推廣。
二是依法恢複濕地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條例》頒布以後,各市高度重視濕地恢複工作,陸續開展了退田還湖、退耕還濕工作。葫蘆島市政府於2008年2月成立了由市政府法製辦、市政府督察室、市林業局等5個單位組成濕地保護清查恢複領導小組,對六股河入海口保護區內100多公頃的養蝦池、養魚池、養參池進行清查,並強製恢複了濕地的原始景觀。沈陽林業局積極協調康平縣政府與沈陽希貴集團就解除臥龍湖開發合同進行協商,最終於2008年3月由康平縣政府提起訴訟,並依法解除合同,使臥龍湖自然保護區內的17000畝稻田全部恢複為濕地。
三是濕地自然保護區規模進一步擴大。隨著遼寧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濕地的利用強度在不斷加大。全省濕地麵積開始加速減縮,濕地生態功能明顯下降,生物多樣性有所降低,這已引起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大對濕地的保護力度,在原有基礎上也加快了劃建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步伐,使得我省濕地自然保護區的規模逐步擴大。目前,全省共劃建了22個不同類型的濕地保護區,總麵積達42.4萬公頃。其中,國家級有3個,分別是遼寧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鴨綠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有3個,分別是沈陽臥龍湖省級自然保護區、鞍山市大麥科省級濕地保護區和朝陽小淩河中華鱉省級自然保護區。其餘的16個為市、縣級。應該說,這些濕地自然保護區在調節區域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降解汙染物和發展當地經濟等方麵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全省濕地保護工作中仍然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
盡管我省的濕地保護工作已邁入法製化的軌道,全省各級黨委政府也為保護和開發濕地資源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全省的濕地保護工作仍然存在很多矛盾和問題,有待解決。
一是濕地所需的水資源明顯不足。遼寧是一個缺水省的份,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隻有全國的三分之一,且水資源時空分布嚴重不均,部分河流斷流現象時常發生。從而導致濕地所需的生態水嚴重短缺,加劇了濕地萎縮幹涸的進程。即使使用鹹淡混合生態水的盤錦蘆葦濕地,如果淡水長期補給不足,也勢必會引起生物種類和種群數量減少以及濕地生態功能不斷退化。
二是不斷惡化的水質破壞了濕地的生物多樣性。近年來,雖然遼寧治理工業汙染的力度不斷加大,陸續關停了數百家對海洋、河流汙染嚴重的企業,但是每年全省依然向河流、海洋排放出大量的汙水、廢渣。粗放式的農業生產所帶來大量的農藥、化肥殘留物,也加劇了河流和海洋的汙染程度。部分河流河段的魚蝦已很難見到,有的近海地區也多次了發生了大麵積的赤潮。這直接導致了濕地生物鏈的斷裂和濕地生物量的大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