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廳黨委的統一部署,我帶領相關處室的同誌到江蘇省公安廳,南京、淮安市局以及省內的沈陽、遼陽等市組織開展了一係列調研活動,詳細調查了解了外省市和省內公安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情況。結合考察學習、調查走訪和座談交流的總體情況,談談我省公安信息化建設的基本現狀,並對加速推進全省公安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提出對策建議。
一、我省公安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基本情況
2003年起,我省就確定了實施“金盾工程”、打造 “遼寧數字公安”的建設項目。2006年起,又將公安信息化建設列為遼寧公安“三基”工程建設的“五大工程”之一,曆經“金盾工程”一期和為期三年的“三基”工程建設,全省公安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在軟硬件建設和組織推進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積澱了良好的工作基礎。
一是硬件設備初具規模。截至2008年11月底,全省聯入公安網計算機已達51850台,小型機84台,服務器865台,磁盤陣列和磁帶機等存儲設備83台,全省共配發PDA查詢終端1萬5千多台,為公安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可靠保障。
二是網絡設施基本完善。全省14個市及遼河公安局二級網絡全部開通,網絡帶寬全部達到155兆以上;全省101個區縣公安分局全部聯入公安信息網,帶寬全部達到100兆以上;全省2326個“三所三隊”(除5個“三所三隊”由於辦公地點搬遷,尚未聯入公安信息網)有2321個接入公安信息網,接入率達到99.69%。其中277個城區的“三所三隊”接入帶寬達到1000兆,1679個“三所三隊”達到100兆, 361個“三所三隊”達到10兆,4個“三所三隊”(大連市長海縣公安局4個邊防派出所)帶寬為2兆。部分市局還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將公安網接入社區、農村警務室,延伸了網絡觸角。
三是平台研發初步成型。我省始終堅持“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的原則,初步完成了警務信息綜合應用、情報信息分析研判等平台的研發工作。其中,省級警務信息綜合應用平台存儲全省各類人員、案事件、組織、地址、物品信息達1392萬條,目前正在試運行。市級“兩大平台”從今年6月起在全省各市開始試運行。此外,省級警務地理信息平台已經開發設計出奧運安保模塊,前期投入使用並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正在拓展其他功能模塊,已經進入到全麵研發階段,沈陽、本溪等地的試點工作也相繼展開。
四是民警素質普遍提升。近期,省廳組織全省公安民警特別是市、縣兩級領導班子開展了關於信息化應用培訓和考核。目前,已經完成了各縣、區領導班子層麵培訓和摸底考試工作(參考人數1163人,58人缺考,參考率為95.25%;平均成績76.98分;滿分160人,90分以上274人,60分以上504人,不及格225人,不及格率為19.34%),正在組織對各市局共計170名指導教官進行培訓,各市局也正組織對所屬民警進行全警信息化應用培訓。全省公安民警尤其是領導幹部信息化應用的能力短時間內得到了明顯提升。
五是安全防範基本到位。近年來,我省專門劃撥出1200多萬元用於網絡安全防護體係建設,基本完成了以網絡防病毒係統、防火牆係統等十大係統為主的網絡安全防控體係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計算機病毒、“一機兩用”違規事件監控等問題。目前,全省聯網設備76045台,其中71102台完成上網注冊工作,聯網設備注冊率93.50%;網絡版防病毒軟件安裝覆蓋率達到99.97%;全省共製發公安數字身份證書77228張,證書發放率和使用率分別為100%和96.85%。
六是綜合應用初見成效。全省已自建和推廣全國的各類應用係統80套,建數據庫80個,入庫數據記錄3億多條。全省1769個派出所全部應用《人口信息管理係統》,實現了前台計算機辦公和人口信息資源全省民警共享。刑偵、治安等部門信息錄入數量大幅度增加,網上辦公自動化、網上辦理刑事和治安案件已見成效,信息化服務實戰能力全麵提升。八大信息庫全部建成,信息綜合利用能力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