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建立幫扶困難離休幹部機製的調查報告(2 / 3)

數據之二:在幫扶經費的標準上,14個市中,7個市是10萬元/年以下;5個市是10—30萬元/年;僅有沈陽、大連2個市在100萬元/年以上。100個縣(市區),有80%的縣(市區)幫扶標準在10萬元/年以下,有14%的縣(市區)在10—30萬元/年,僅有6%的縣(市區)在30萬元/年以上。

數據之三:在幫扶經費來源渠道和管理使用上,由財政投入的占72.5%;通過黨費資助的占22.5%;社會募集的占3.6%,采取各種途徑度並舉籌措幫扶經費的僅占1.4%。幫扶經費由老幹部工作部門獨自管理的占33%;由老幹部工作部門與相關部門共同管理的占34%;由其它部門管理的占33%。

數據之四:在當前建立幫扶機製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上,有62%的市、縣(市區)認為問題出在幫扶經費的補充未能形成製度;有15%的市、縣(市區)認為問題在於幫扶經費的標準相對較低,解決困難的力度有限;還有23%的市、縣(市區)認為幫扶的辦法和措施不到位,與日益增多的幫扶對象和幫扶需求不相適應。

數據之五:在之所以沒有建立幫扶機製的原因這一問題上,認為是地區財力不足;等待上級出台政策規定後再著手考慮;老幹部工作部門未能與有關領導和工作部門協調一致等三方麵原因各約占1/3。

從對上述數據的深入分析中可以引發我們以下幾種思考:

思考之一:部分地區和單位在認識上還存在誤區,認為離休幹部的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各項待遇從優,落實也很到位,政策“傾斜”他們,福利待遇“青睞”他們,根本不存在困難的情況,或者認為他們的困難遠遠不能與其他社會群體相比,不需要幫扶的問題,對離休幹部的特殊困難缺乏深入細致的了解,往往以財政狀況不好、工作任務繁重等為由沒有將幫扶工作納入重要日程,導致在幫扶工作上缺乏宏觀、長遠的考慮。

思考之二:幫扶工作還僅僅處於表麵化的狀態。全省大部分市、縣(市區)還沒有建立幫扶困難離休幹部機製,一般都通過采取臨時性的幫扶措施和辦法,缺乏一種長遠性、規範性的機製和製度作保障。而且幫扶的資金渠道不寬、投入較少、解決的力度不大,使得幫扶工作還僅僅停留在表麵,未能從長計議,導致治標不治本,幫扶效果不明顯。

思考之三:麵對黨中央對離休幹部幫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隨著老幹部對幫扶需求的日益迫切,很顯然老幹部工作部門在此方麵所采取的措施和辦法還與當前的形勢任務要求不相適應,甚至有些地區是被動的、消極的。具體表現在對幫扶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底數掌握不清,方法比較單一,抓落實不到位,形式化的成分和“等、靠、拖”等現象還依然存在,等等,大部分地區和單位還僅僅停留在重大節日到困難離休幹部家中走訪,發放一定的慰問金;遇到突發性事故,采取“特事特辦”的方法給予一定補助等,可見幫扶工作任重而道遠。

思考之四:對離休幹部幫扶工作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強的工作,也是一項係統化工程,單憑老幹部工作部門的力量是很難做好的,應該成為政府和社會行為,它需要各相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需要領導的重視和全社會的關注,需要統籌考慮,整體規劃,有序實施。由於對離休幹部涉及到的更多領域的幫扶工作還沒有明確的責任界定,難免出現了幫扶工作上的空檔和缺位,特別是遇到老幹部工作部門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缺乏其它部門的參與協同,難以形成幫扶困難離休幹部的整體合力。

三、下步工作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就是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各級老幹部工作部門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老幹部的根本利益作為老幹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解決老幹部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真正為老幹部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讓老幹部過一個幸福、安寧、有尊嚴的晚年”,這不僅僅是黨中央在新的形勢下向我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各級老幹部工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各級老幹部工作部門要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切實把幫扶工作納入到當前老幹部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要充分認識到離休幹部已普遍進入年高體弱多病的特殊時期,他們的事情不能等、不能拖,既不能不作為也不能慢作為,要以急事快辦、好事先辦、特事特辦、隻爭朝夕的精神,認真做好幫扶工作,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發揮好牽頭抓總和組織協調作用,努力建立起老幹部工作部門、財政、老幹部所在單位以及街道、社區四位一體的幫扶責任體係。明確幫扶責任,完善幫扶製度,落實幫扶資金,製定幫扶措施,抓好督促檢查,使幫扶工作真正成為老幹部工作部門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的工作。

(二)完善政策,提供保障。建立對生活上有特殊困難老幹部的幫扶機製,是解決老幹部實際困難,保證老幹部安享晚年的一項根本之策。它需要各級老幹部工作部門積極探索,開拓創新,逐步建立起符合本地區實際、適應老幹部需求的措施和辦法,形成協調、有序、具有操作性、長遠性的幫扶運行體係。這裏,應準確把握好三個要素: